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者风采 > 走进公益新时代(青春热线)

走进公益新时代(青春热线)

2014年12月02日 16:50: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访问量:957
 青年志愿行动:

走进公益新时代(青春热线)



李古州



  12月5日,是联合国第二十九个“国际志愿者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日。20岁出头的中国青年志愿行动,也迎来自己的青春鼎盛时期,新问题随之而来,在这个青年公益精神高涨的时代,青年志愿行动如何获得更突飞猛进的发展?

  公益正成为当代青年时尚

  APEC以后,20岁的朱冠臻得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国宴哥。朱冠臻是外交学院英语系的大三学生,今年11月10日,他作为唯一的青年志愿者,参加了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并现场为外宾做翻译工作。

  APEC会议周,共有2280名青年志愿者上岗服务。他们来自北京的23所高校,分布在7大板块、39个业务口、132个一级岗位、97个二级岗位上。高端国际会议需要高水准、国际化的志愿服务,他们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再次为中国志愿者赢得了国际声誉。

  这次大型国际会议的志愿服务,还创造了一个纪录:北京举办过的历次大型国际会议中,服务领域最广、岗位种类最多的一次。而更为国人所熟知的,是他们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期间的闪亮表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微笑,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22岁的浙江小伙儿刘磊这几天也正忙得不可开交,他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员,在新疆五家渠市第三小学支教。前几天,他和队友在学校举办了一场名为“邮爱信箱”的活动,组织农民工子女与远在北京的对外经贸大学志愿者一对一通信。让大学生们用写信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打气加油。

  刘磊是今年西部计划的子项目——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1828名成员中的一员,在新疆一年服务期满后,他将回到母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他的研究生学习生涯。

  此时此刻在新疆,还有4076名像他一样的大学生,服务于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社会管理等领域,为这片美丽的土地贡献自己的热情与智慧。而在更广袤的西部,如今正活跃着19067名大学生志愿者,其中,往届志愿者延期服务的就达6863人。

   志愿服务正在演进为一种青年时尚。这种时尚,体现在下面这一组亮丽的数字中: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自1993年启动实施至今,经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人数达4043万。累计招募18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动员550万名青年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开展结对服务,在抢险救灾领域及各类大型赛会中服务的青年志愿者已逾数千万,志愿者每年向社会提供的服务时间超过了7亿小时。

  应对公益新时代的考题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代青年大有可为。事实上,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题中之义。

  北京邮电大学的博士生张佳鑫和他的团队,正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的项目名叫“夕阳再晨”,要用朝阳的力量点燃夕阳的活力。他们的活动现场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讲台上是年轻人,而满堂学生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他们教老人上网冲浪、玩社交媒体和网上购物,也从老人那里学习手工编织、书法绘画。一来一往中实现了陪伴,跨越了鸿沟,老人们乐不可支。3年中,他的团队已经从13人变成了2000余人。他们的服务让20个社区10余万“银发人”受益。

  项目做大后,他们先后拿到北京市购买服务专项基金、海淀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东城区民政局公益创投项目、东城区汇丰社区建设项目。

   大的背景是,行政体制改革正走向深化,伴随政府职能转变,将有更多的社会职能,向社会转移,让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公益服务。这是青年志愿组织努力的重要方向,事实上,在一些地方,这样的改变已经发生。从这些地方看,政府可转移的职能有很多,包括部分公共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检测、评比初评等等。

  另一个令人兴奋的机遇,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新的公益模式——微公益逐渐兴起,最具象征意义的是“免费午餐”项目。

  2011年,一项以微博为载体的公益项目“免费午餐”迅速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3元钱就可以让贫困山区的儿童享有一份免费午餐,让隐藏的公益精神喷薄而出。而其中互联网的贡献最为关键,有效的传播方式、便捷的支付通道和透明的运作形式,让项目快速发展。

  2011年10月,“免费午餐”项目运行半年后,国务院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是民间公益和政府良性互动的一个成功范例,自下而上推动改革,让人看到青年的力量。

   “如果我为孩子们暴走50公里,你是否愿意跟我打个赌并给慈善募捐?”这是一封有意思的劝募信、一个有意思的公益活动:“一个鸡蛋的暴走”。以网络为平台发起的此类公益活动,以门槛低、传播快、互动性强、信息透明为特点,契合了公众的公益精神和需求者的实际需要,因此获得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经典项目。

  公益新时代,给已经发展20余年的中国青年志愿行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也是中国各类公益组织和行动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怎样找到那些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找到亟须帮助的人?怎样用更科学、更有效、更快捷的方法与困难群体实现连接?

  最近,一些社会影响力很大的微公益项目也遭遇了危机,运营成本激增、挂靠难甚至有的遭遇洗钱谣言危机。这也给人以启示,经历了快速扩张以后,公益项目最后比拼的还是精细化、正规化和专业化。唯有如此,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保护与激励是重要课题

  35岁的李卫东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名普通民警,同时,他也是新疆某山友救援队的一名户外救援志愿者。

  今年3月,一名儿童不慎跌入一深沟,李卫东和队友赶到事发地点,顺利救出孩子。但山路艰险崎岖,在救孩子过程中,李卫东不慎摔伤,后经医院确诊为肩胛骨断裂,仅治疗费就花了两万余元。随后,李卫东向志愿者组织申请工伤,但遭到拒绝。

  李卫东从事户外救援3年多,曾参与多次野外救援。这次受伤让他的志愿热情受到了打击:“从事志愿服务不能仅凭一腔热血。”

  李卫东的遭遇并非个案。交通安全文明劝导志愿者,因服务技能不熟练被车辆剐伤;心理援助志愿者,因服务对象情绪不稳定而遭遇意外身体伤害;抢险救灾志愿者,在工作第一线因不可预料的因素发生生命或财产损失……这些事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痛点。

  志愿者权益的保障涉及法律、劳动、保险、医疗等方面,如何让志愿者安心服务,成为当代社会志愿服务深入发展的难点。热情得不到保护,公益得不到激励,对事业的损害是巨大的。

  问题聚焦到立法上。尽管志愿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但保障志愿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却仍只是散见于某些地方人大立法、地方政府规章 甚至更低级别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之中。要真正让志愿者无后顾之忧地服务社会,需要来自统一法律的强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志愿者受伤害后的救济渠道也不畅通,一些地方对志愿者以见义勇为行为进行奖励和保护,但制度设计上的完善才是根本。近年来,一些值得肯定的尝 试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如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每个人都有一份人身意外综合保险。从事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项目的志愿者也同样有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007年,广东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通过社会筹集资金达3000多万元,为广东省志愿事业的发展及志愿者救助保障提供财力支 持。

  近日传来令人欣慰的消息: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目前正筹备成立志愿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同时设立全国性的志愿服务基金,以帮助志愿者解决后顾之忧。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2日 19 版)



          【编辑:张惠】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