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雷锋专题 > 中国正能量网 | 雷锋与下石碑村

中国正能量网 | 雷锋与下石碑村

2024年03月05日 06:05:06 来源:解放军报 访问量:602 作者:杜善国

发源于辽北想儿山脚的蒲河从村中蜿蜒而过,河畔一座白色礼堂式建筑拔地而起——铁岭雷锋纪念馆,在古朴的下石碑村格外醒目。

1962年初春,阳光帅气、充满热情、笑容温和的雷锋出现在铁岭县横道河子镇下石碑村。他放下行囊,很快融进村民中间,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一段时光。

一场难忘的邂逅,让村民们铭记美好回忆,也延绵无限怀念。

风光旖旎的沈阳国家森林公园内,茂密山林中有个山洞。山洞全长1600多米,宽3米、高3米,这是1950年由原东北军区动工开凿的沈阳战备指挥部。

当年,雷锋随团后勤器材处进入施工现场运送物资。一线施工分队驻扎在沈阳周围各个村屯,雷锋带领的运输连四班,就住在下石碑村。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给各施工点运送粮食、蔬菜、被装、煤、器材等物资,几乎每天都开着车在施工点和抚顺、沈阳市区之间奔忙。

下石碑村田畴井然,可各施工点大部分位于山区,山陡路险,道路难行。雷锋一到山地就仔细观察地形,用心分析危险地段,在本子上画出详细地图,标上道路勘察符号和说明,还制定了“四勤、三先、五不超、六不走、九慢”的安全措施。凭借对工作极其认真的态度,他带领全班安全行车26000多公里,圆满完成上级交派的任务。

在下石碑村,雷锋留下了“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等大量日记、信件、家书以及赠言等珍贵文稿。他奋力向前奔跑的姿态留在村民心中,也浓缩在字里行间。

1962年8月15日,是个令全村人倍感沉痛的日子。几位年长的村民如今依然记得那天雷锋出村前的情形:天刚蒙蒙亮,正在给汽车加水的雷锋,看到村民党魁珍还笑呵呵地向她打招呼:“今天我回抚顺,您有什么事没有?”之后,雷锋和乔安山就出发了。出村的路上,下地干活的村民像往常一样和雷锋说笑寒暄。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是与雷锋见的最后一面。

斯人远去,雷锋生前用过的一件件遗物永久留在了村里:帮助老乡锄地用过的锄头、为房东担水用过的水桶及扁担、送给伙食班房东常庆仕家的纪念品……村民收藏着雷锋用来写日记的饭桌及凳子,以及在村里拍摄的学习《毛泽东选集》、夜读《黄继光》等经典照片。这些物件和照片让村民们时常想起雷锋当年的样子——朝气蓬勃,永远年轻。

来下石碑村之前,雷锋已是被多次宣传报道的模范人物。在下石碑村村民眼中,雷锋总是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许多村民都曾在泥泞的街道上感受过雷锋的热情,在冷风霜雪中接受过雷锋的关怀。

住在下石碑村的那些日子,业余时间雷锋一直闲不住,或是帮左邻右舍挑水,或是帮老乡起粪、干农活,或是帮助房东扫院子。村民李维国常常向人们讲述:“那时,村里有一口轱辘井,雷锋总是来回走着帮大家挑水。他个子不高,挑水时要把扁担绳在扁担上绕几圈才行。乡亲们心疼他,不让他挑水,但他总是抢着干,村里没几户是他没给挑过水的。”

村里有位田大娘,知道雷锋的身世后,十分疼爱他。雷锋也待她如亲人,拿药帮她治冻疮,烧热水给她洗脚。每当连队改善伙食,他总是把好吃的饭菜省下来送给她。

“雷锋雨夜送大嫂”的故事被广为传颂,故事的发生地就在下石碑村蒲河旁。

2015年6月20日,村里派出代表跟随横道河子镇领导一起,来到甘肃天水,寻访当年母子三人中唯一健在的徐福斌。年近六旬的他哽咽讲述:1962年5月2日,“大嫂”纪玉春背着行囊,怀抱1岁的幼子,领着5岁的徐福斌从哈尔滨辗转来到辽北,要去章子沟村探望公婆。路过下石碑村时,突然天降大雨,母子三人没带雨具,衣服都湿透了。5岁的徐福斌走不动了,开始边走边哭。正在保养汽车的雷锋见状,立即将自己的雨衣、军装外套给他们披上,还一把抱起哭泣的徐福斌,走了十几里山路,护送三人来到纪大嫂的公婆家。雷锋因公殉职的噩耗传来,纪玉春痛哭流涕,找人把雷锋帮助他们的事迹写了篇稿子,刊登在报纸上。

此后,纪玉春四处宣讲雷锋故事,多次被各级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1974年,17岁的徐福斌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优秀汽车兵。

1962年7月19日晚上8点多,天空下着小雨,时任抚顺市人大代表的雷锋结束任务回到驻地后,冒雨到李贵海家征求意见和建议。谈话结束后,雷锋低头思忖片刻,为李贵海的孙女李维英写下一段赠言——“李维英同志:请您记住这句话:‘伟大出于平凡’。我衷心地祝您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奇迹。同志:雷锋,1962年7月19日。”

刚刚回村务农的李维英,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初中毕业生。她明白雷锋的良苦用心,像宝贝一样收藏着珍贵的赠言。

1966年1月4日,李维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村团总支书记、村妇女主任。成为人民教师后,她多次获得优秀教师、教育改革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李维英所在学校成为学雷锋先进单位,师生一同争做雷锋所期待的“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夜写请战书”“智擒磨刀人”等人们耳熟能详的18则故事,都发生在下石碑村。这些生命中难忘的记忆在村民们心中不断生长,激励他们在不同的时代,续写新的“雷锋故事”。

昔日的下石碑村,不大也不富裕,到处是狭窄的土路,老旧土坯房杂草丛生。如今,一排排房屋排列纵横有序,一座座种植大棚生机盎然,一间间明亮课堂书声琅琅。文化广场上学雷锋的歌声飘入烟火街巷,农户家墙头是绚丽的雷锋彩绘头像,高高的橱窗里悬挂着黄底红字的雷锋日记,“雷锋路”两旁被歌咏雷锋的诗词灯牌“点亮”,脸上洋溢着开心笑容的年轻人在学雷锋活动体验点做直播……雷锋像房屋旁的绿树一株、春花一朵,像夜空中皓月一轮、明星一颗,在丰饶的时代生活中,向着历久弥新的精神维度前行。

“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就像结识了一位拥有有趣灵魂的朋友,相见恨晚。”村里不少“90后”“00后”年轻人动情地讲述“结识”雷锋的情景。在许多喜庆日子里,村民们总会站在雷锋画像前讲讲自己的好时光,拍下一张张笑靥如花的“全家福”。村里有一支各家各户都有人参与的卫生清洁志愿服务队,定期清理道路两侧绿化带内杂物、树叶以及卫生死角。平时,村民也都会自觉维护村屯卫生环境。“雷锋待过的村子,也要像他的为人一样,朴素又干净。”

2016年10月20日,铁岭雷锋纪念馆开馆,占地10000平方米、馆陈面积1000平方米。纪念馆以雷锋工作和生活的史料为基础,通过雷锋的日记和18个故事,穿插战友讲述、村民回忆,真实还原雷锋在铁岭工作、学习、生活的经历。

开馆那天,一位耄耋老人小心翼翼地抚摸墙上的雷锋画像,仿佛在与曾经的好朋友交谈对话。他就是雷锋住在下石碑村时的房东——艾荣普。现在他既是馆内的维修工,又是义务讲解员:“我那时还没结婚,就和他们住在一起。乔安山住在炕头,雷锋住在炕梢,我睡在他们中间。”

三个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曾经怀着从军梦想的艾荣普,因为家庭成分的特殊原因没有如愿,情绪低落。雷锋得知后,反复劝慰他:“大哥,你千万别灰心,要往前看。毛主席著作说得很清楚,出身不可选择,但前途可以选择。”

一声“大哥”,雷锋喊了艾荣普100余天,也在这个同龄人心底回响了一辈子。每当工作生活中遇到困惑,艾荣普就想一想雷锋是如何说的、怎么做的。无论是当农民,还是当大队技术员、公路养护员,他样样都干得很出色。1998年退休后,他又义务当起村里护林员……

年年春风暖,岁岁吐芳华。一代代下石碑村村民,怀着敬仰之心拨开尘封的历史,遥想那段岁月,感触雷锋的足迹,对话曾与雷锋交往的前辈,相逢雷锋激励过的身影,把遥远的历史拉近,让逝去的岁月和记忆变得鲜活清晰。静静站在阳光里,人们深切地感受到雷锋精神犹如蕴含在山村里的内生动力,渗透到每一寸肌理之中,塑造着山村独特的精神风骨,也见证它在这片土地上的延续与传承。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