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哈尔滨:三分之一市民注册志愿者 雷锋天天在冰城,冰城天天学雷锋

哈尔滨:三分之一市民注册志愿者 雷锋天天在冰城,冰城天天学雷锋

2014年11月16日 23:48:50 来源:哈尔滨文明网 访问量:833

冰城三分之一市民注册志愿者 

哈市现拥有22类2999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正逐步走向常态化

  今 年以来,哈尔滨市以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和全国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专题培训班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不断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深化内涵、 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逐步走向常态化,形成了“雷锋天天在冰城,冰城天天学雷锋”的高度自觉,“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 的时代风尚已经在我市蔚然成风。

  志愿者注册数量已超过100万人

  哈市学雷锋志愿者队伍与整座城市同步发展、共同前进,逐步实现了由组织发动向自觉行动的转变。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学雷锋志愿者队伍在规模数量上迅速发展,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100万,建成区人口注册率达33.8%,远远超过国家8%的测评标准。

  全省志愿服务指数显示,我市注册志愿者年开展活动62227次,志愿服务时 间长达3661万小时,已有411万人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动员率和参与率分别达到56%和62%,拥有共产党员、青年、环保、法律等22类2999 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囊括全省六项工作指标第一名。

  今年,我市开展“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组织广大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或单位对口帮扶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截至9月末,已有67300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占全市在职党员总数的62.5%。

  志愿活动铸品牌志愿队伍成明星

  我市充分发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感召力和示范效应,着眼于“老品牌要有新亮点,新载体要有新成效”,用心打磨志愿服务品牌,初步形成了“活动、阵地、项目、岗位”四轮驱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

  在活动开展上,我市注重群众参与的广泛性,“端午踏青,带上文明”等活动已 形成延续多年的特色品牌;在阵地建设上,我市面向弱势群体推出“1144”志愿服务工程,建立志愿服务广场,筹建志愿服务大厦;在项目设计上,我市关注民 生热点,着力推出“贴心女儿助老情”等数十个有影响力的大型公益行动;在岗位选择上,我市把“共产党员先锋岗”等工作品牌与志愿服务活动融入、结合,推出 1000个优秀志愿服务窗口。

  广大市民及各类先进人物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全国劳动模范李庆长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一大批“明星”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引领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生力军。

  打通志愿服务常态化“最后一公里”

  制度建设是推动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市推出“13810志愿服务 工作机制”,明确了志愿服务1个规范化流程,推出了3种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制定了8项志愿服务制度,提出了10条志愿服务站(队)标准,明确了在社区开展 志愿服务建设的标准化要求,用志愿服务制度打通志愿服务常态化“最后一公里”。

  我市对志愿服务招募机制、志愿服务发布机制、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志愿者帮扶 礼遇机制进行创新,畅通了志愿服务招募渠道,实现了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的有效对接,提升了志愿者服务技能。今年年底,我市还将组织市直有关部门研 究讨论对优秀志愿者的嘉许回馈政策,力争出台一系列鼓励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均对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记者 阴祖峰)  

哈尔滨:自觉践行价值观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注册志愿者突破百万 

    如今,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文随处可见,耳濡目染间,也逐渐内化为市民的日常行为规范与价值准则。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融入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在创建为民理念指导下,汇聚民智、集聚民力、凝聚民心,使城市文明程度稳步提升,良好道德风尚日渐浓厚。

    今年以来,哈尔滨市以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和全国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专题培训班会议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不断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深化 内涵、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逐步走向常态化,形成了“雷锋天天在冰城,冰城天天学雷锋”的高度自觉,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过 100万,“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时代风尚已经在我市蔚然成风。 

  搭建平台培育形成“哈尔滨风尚”

哈尔滨:采取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增强自觉,重在大众认同。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哈市积极搭建立体化平台,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市民的参与意识。

  哈市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千讲进社区”宣讲活动,面向基层宣讲 1000余场,累计近60万市民面对面接受宣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中,举办首届哈尔滨对俄文化艺术博览会、“迷人 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活动、“践行价值观·唱响中国梦”群众文艺演出和文化惠民“三个百场”专业文艺演出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出门即舞台,处处闻歌声” 的氛围中认知、感悟核心价值观。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文明新风尚,涌现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带头人”张宝金、“义工校长”赵晓春、“自强之星”苏玉双、“最美乡村教师”刘效忠和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高铁成、全国优秀志愿者谢尚威等一批重大典 型,目前已有2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培育形成了向上向善的“哈尔滨风尚”。

  融入生活价值观渗透方方面面

 

哈尔滨市唱响核心价值观四首歌 邻里文明和谐牵五手

 

  今年,由哈市教师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歌,在80万中小学生中间唱响,阳光向上的旋律回荡在全市1675所中小学的校园内。

  从实际出发,哈市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和村屯建设中,实现了各方面工作与核心价值观的共鸣。

  ——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市教育局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以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童谣传唱、经典诵读等活动;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佳百模千优”评选活动,培育广大教师践行核心价值观,增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发展实践。市委、市政府在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重大改革措施时,也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其中。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自觉践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哈尔滨市从“吃穿住行医”入手 五措并举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要载体,哈尔滨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和渗透到社会机体的各个方面。

  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开展“践行价值观·诚 信在冰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涌现出一大批诚信物业、诚信餐馆、诚信车行、诚信商场、诚信旅行社。同时,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 旅游、网络文明等文明引导行动,建立道德讲堂1196个,20余万名干部群众走进讲堂接受教育。目前,乱穿马路、随手丢弃废弃物的不文明现象大幅减少,市 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以建设“志愿者之城”为引领,扎实开展学 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营造出“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100万,每4名城区市民中就有1人是 志愿者。拥有共产党员、青年、环保、法律等22类2999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囊括全省六项工作指标第一名。(初霞)

哈市百万志愿者引领城市新风尚

    今年以来,哈尔滨市以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和全国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专题培训班会议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不断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深化 内涵、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逐步走向常态化,形成了“雷锋天天在冰城,冰城天天学雷锋”的高度自觉,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过 100万,“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时代风尚已经在我市蔚然成风。 
    坚持把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力实施13810志 愿服务工程,积极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措施,全面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林铎同志挂帅担任市志愿服务总队 名誉总队长,希斌市长亲自担任总队长,市文明委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将其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载体狠抓落 实。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主要领导也高度重视,并且身体力行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力地助推了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 

服务群众爱建在行动

    一是阵地和队伍建设较快发展。截 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00万,占全市建成区人口30.85%,远远超过文明城市测评8%的工作标准。全市648个社区和各级文明单位全部建立学 雷锋志愿服务站(队),年开展志愿活动27000余次,累计为社会提供580万小时注册志愿服务,志愿者注册率、动员率分别达到30%和50%,位居全省 第一、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我们实施了“志愿服务13810工程”,即,明确了志愿服务1个规范化流程,推出了社工+志愿者、活动+项目、动态+常态志 愿服务工作3种模式,制定了8项志愿服务制度,提出了10条志愿服务站(队)标准。为加强阵地建设,辟建全市首个志愿者广场,广场占地1.6万平方米,建 设有志愿服务标识纪念碑,大型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宣传栏等配套设施。建立关爱空巢老人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基 地,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关爱残疾人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等四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构建活动、基地、项目、岗位“四位一体” 常态化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项目对接提供了具体实现方式。

志愿服务爱心大集

    二是设计开展多元载体活动。全 市精心组织开展爱心文明哨、志愿服务爱心大集、妈妈教我过马路、楼道微信群等一大批接地气、顺民意,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以春夏秋冬四季送爱心为 主题,先后开展“情暖冰城职工志愿服务爱心大集”、“学雷锋志愿服务暨巾帼助困助弱爱心大集”、“助残爱心志愿服务大集”和“中国梦、冰城梦、青春梦”青 年志愿服务爱心大集。全市5处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和市志愿者广场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50场双休日志愿服务现场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全市30处主 要交通路口实现了志愿服务队冠名包保,从3月份起文明交通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形成常态化。另外,在春节、清明、端午等重要的节日以及特殊极端天气,我市 志愿者的作用更加显现,迎战暴雪时有志愿者、端午踏青捡拾垃圾有志愿者、街头献血车中有志愿者、“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和湿地节开幕式有志 愿者,可以说,哪里有困难、哪里需要帮助,志愿者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志愿者已经成为我市维护城市秩序、倡导社会文明风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我市志愿服务 工作涌现出一批品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6家中央及省媒体对我市“组织志愿服务车与医院签订协议,开辟绿色生命通道”这 一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经验进行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门派记者来我市采访,以《志愿爱心 制度护航》为题,精心制作了一期反映我市志愿服务典 型做法的节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林铎同志在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作为唯一省会城市代表,作了题为《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主导地位》的主旨演讲。 
   

邻里守望红红火火过大年

    三是立足社区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建 立社区各项志愿服务制度。按照中央文明办的要求,建立注册、对接、培训、记录、回馈、保险、社工带志愿者、党团员带头做志愿服务等制度。充分发挥社区专职 工作者熟悉社区基本情况,了解社区弱势群体需求,掌握专业技能和方法等方面优势,推广“社工+志愿者”的运行方式,为每名社工固定联系5—10名志愿者骨 干,发动组织志愿者在社工的带领和安排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服务格局。善于借助外力开展工作。发动驻区企 业、文明单位、学校,特别是具有专业技能人员的骨干作用,成立不同种类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开展项目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志愿服务活 动。大力推进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组织各级各类机关大力推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立足岗位学雷锋,走上社会学雷锋,发挥党员的示范引导作用,到社区 报到当志愿者,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协助社区开展帮扶困难群众的志愿服务活动。从陪同空巢老人唠唠嗑、帮助残疾朋友跑跑腿、照顾一下放学后 家中无人看护的孩子等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志愿者又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身边,将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邻里守望暖龙江


    四是营造礼遇先进浓厚氛围。全 市把优秀志愿者列入文明市民、杰出青年、道德模范、优秀公务员、年度感动人物等个人荣誉表彰范围,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各级各类文明创建及文明单位评选 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旅游、交通、城管、金融等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志愿者升学、就业、就医、出行、娱乐休闲等方面制定 相关公共政策和优惠措施。为志愿者购买必要保险、组织身体检查等等,定期组织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队伍骨干赴先进地区和城市交流、学习,在全社会逐步树立 “有时间去做志愿者,有困难区找志愿者”志愿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完善回馈嘉许制度,形成好人有好报、德有所得的鲜明价值导向,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志 愿服务。
    五是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在 社区、楼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张贴弘扬志愿精神、如何成为一名注册志愿者、共产党员到社区报到等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开展志愿服务心得、感言征集交流活 动,开展优秀志愿者事迹展演活动,举办志愿服务感动瞬间优秀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参加“社区美·中国梦”全国志愿服务文艺汇演,承办2014全国社区网络春 晚哈尔滨专场,我市报送的赞美身边好人故事的节目《诚信》和《壮丽青春火样红》,经过层层选拔,最终通过3轮筛选,成功晋级2014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电视 版。

 

        【编辑:张惠】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