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史上今天 > 周总理当年的随身警卫,深情回忆西华厅的岁月

周总理当年的随身警卫,深情回忆西华厅的岁月

2021年01月08日 10:32:22 来源:老记说事 访问量:1782 作者:王呈选


周总理当年的随身警卫,深情回忆西华厅的岁月

终生难忘的欢送会


王呈选


今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45周年的祭奠日。近半个世纪以来,周总理一直活在人民的心中。今献此文,借以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最深切的怀念和最崇尚的敬意。




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尤其是在革命队伍中,由于工作的变动,会遇到若干次不同形式的欢迎和欢送会。而在我的工作生涯中, 1970年1月,离开中南海西华厅,离开敬爱的周总理身边前,由敬爱的邓颖超大姐为我们举办的茶话欢送会,成为我终身受益,终生最难忘的一次欢送会。


  欢送茶话会,由敬爱邓大姐代表敬爱的周总理一手操办,欢送我们几位曾在总理身边做警卫工作,即将离开西华厅转业到地方的战友。欢送会设在西华厅后厅总理办公室隔壁的小客厅。我们进门的时候,桌上已经摆放好花生、瓜子、糖果,还有苹果、香蕉等新鲜水果,每个人的面前还摆放着一杯热茶。这东西珍贵食品,在那个年代都是难得一见的,可见邓大姐的一片深情。欢送会除邓大姐外,总理办公室没有任务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参加。

欢送会上,我和战友们眼含热泪,感谢这些年来在总理身边耳濡目染所受到的教育,表示到地方工作后,要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努力工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最后,邓大姐作了总结发言。她说,今天总理有会议,不能过来欢送你们,由我代表总理送你们走向新的征程。邓大姐充分肯定我们忠心耿耿保卫总理的工作成绩,并寄予殷切的嘱托。她语重心长地对着我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总理很有感情,不愿意离开这里。可是,在革命队伍中,工作调动,岗位转換,都是正常的。希望你们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听毛主席的话,继续保持和发扬部队光荣传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努力工作。眼望着邓大姐亲切、和善的目光,往日邓大姐代表总理,关心、爱护、教育警卫战士和工作人员的一幕幕便涌现在眼前。


  1967年入冬后,为了节省煤炭资源,中南海的不少地方,关停暖气供暖。当邓大姐得知住在西小院的四分队没有暖气,就将四分队搬到了国务院秘书厅旁一处有暖气的房子去住,保障警卫战士们温暖过冬。

1968年春,遵照毛主席说的“种菜比种花好,种菜可以吃”的指示精神,邓大姐提议,在西华厅院内空地上种菜。为了不浪费自来水,又保证浇菜用水,又号召我们在菜地旁打一口压水井。邓大姐倡导在院子里种菜,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自己,所生产的新鲜蔬菜都源源不断的送往中队食堂,用于改善警卫队员们的伙食。这件事情过后的8月份,大姐又将我们大家请到前厅会议室,以拥军爱民为主题,一起交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体会。邓大姐以一位普通共产党党员身份,带头发言,讲用她拥军爱民的学习心得,给了我们很深刻的教育。


  敬爱的周总理和邓大姐处处关心和爱护警卫战士。我们使用的电视机、收音机、钟表等用品,都是由邓大姐代表总理,送来的。连朝鲜首相金日成送给总理的苹果,也都要分给我们吃。


  1968年初冬,负责总理随车警卫的高云江科长爱人要生孩子,邓大姐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安排工作人员买上老母鸡、鸡蛋、红糖和水果等,送到高科长家里。周总理的专职司机杨金名,家里孩子多,生活拮据,邓大姐就从她俩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帮助老杨贴补家用。


  在周总理身边作警卫的三年多中,这样感人,爱教育的事情太多太多,举不胜举。



  当我们要离开中南海离开西华厅的那天上午,邓大姐派总理办公室所有工作人员前来欢送。临上车的时候,同志们依依不舍,对敬爱的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的那种深情,瞬间爆发,回望着西华厅的方向,禁不住泪流滿面。事后报告给邓大姐,她说,请转告同志们,革命者要意志坚强,要以四海为家。


  我们这批8341部队到新华社工作的复转人员,担负的是党中央下达的重要任务。即探索研究一项彩色染印新技术,将毛主席的黑白历史照片,做成彩色照片。到新华社工作不久,周总理和时任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员的其它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专门接见了我们。我就坐在周总理正面不足3米的座位上,总理目视着我,点头微笑。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正式接受周总理的接见,又是我在总理生前最后一次来到他老人家身边。这次被接见的全部是到地方工作的复转军人,共150人。其中20人去新华社,130人到五七艺术学校学习。

  我到新华社的时候,新华社已实行了军管,两派革命群众实现了大联合,但是派性的阴影还是依然存在着。牢记邓大姐的嘱托和中央首长的教导,不参与任何整人的派性活动,不出头,少露面,低调做人,虚心向周围的师傅们学习技术,脚踏实地的完成本职工作。我在新华社摄影部制片车间的开门师傅是新华社的老职工黄纯修。他虽地主阶级家庭出身,但人品和人缘很好,技术过硬,工作努力。我虚心向他学习请教,建立起很好的师徒关系。后来,即是我在北大上大学期间,我也时常去皇亭子他家看望他,时间晚了,还住在他家。


  为了保证这项攻关任务的顺利完成,我所工作的新华社摄影部彩色染印组,又从北京和上海抽调印刷制版界一批优秀专家,协同攻关。全体人员,身肩重任,不怕吃苦,齐心协力,经过一年半加班加点紧张工作,到1971年6月,已将毛主席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50幅黑白照片,制作成彩色照片,向中国共产党建党五十周年献礼。后来,这批毛主席的彩色照片送审到中央政治局,得到党中央领导的肯定。对此,新华社播发新闻通稿进行报道,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跨栏刊登这条新闻。现在人们看到的毛主席彩色历史照片,基本都是出自于这一历史时期。也就是在这里,在我回山东老家休假不在单位的时候,老师傅们和一起来新华社的战友们,推荐我走进了大学校门。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50多年过去了,敬爱的周总理和邓大姐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们那真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风范,他们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老黄牛精神,他们那“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改造到老”的坚定革命意志,他们那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为公,大公无私的高尚革命情操,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教育着,鼓舞着、鞭策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好好做人、做事,不断前行!

本平台获王呈选先生授权发布,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部分图片为蒋铎摄影,其它均为王呈选先生提供。


作者简介

  王呈选,山东胶州人,新华社高级记者。


  1964年初中毕业后,从军8341部队,担负着保卫党中央的历史重任,曾是敬爱的周总理的随车警卫。


  1970年转业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1972被推荐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学习,毕业后回新华社从事新闻摄影的采编工作。在新华社工作的38年中,做过照片洗印师,当过新闻摄影图片编辑,和新闻摄影记者。在做新华社记者期间的20年里,曾参加中共全国党代会,全国“两会”,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大阅兵,和抗击非典等许多重大战役性的报道。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2003年获首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荣誉,又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勇闯生命禁区的勇士”。


  1995年5月,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2008年3月退休后,受聘担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兼中国新闻摄影网副总编辑。期间的8年中,协助学会执行主席处理学会的日常工作,策划、实施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和中国新闻奖初评,及各种新闻摄影采风、学术交流活动,为推动中国新闻摄影国际间的交流和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此外,受聘为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和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顾问。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