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记忆 > 中国正能量网 | 严昌荣:一心跟党走 苏皖称翘楚

中国正能量网 | 严昌荣:一心跟党走 苏皖称翘楚

2025年05月14日 11:35:01 来源:中国军网 访问量:336

严昌荣,1914年生于湖北省松滋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方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参加长征到延安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调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任军事教员,后调新四军三支队四团、五团任营长。1941年2月,奉调苏中,任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团长。到任后首战泰州,就消灭了伪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长江的一个团。1943年9月7日,严昌荣率领七团攻打兴化唐子镇敌伪据点。为牵制敌人火力,掩护部队进攻,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用掷弹筒攻击敌据点,在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1914年,严昌荣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县沙道观豆花湖畔的一户贫农家庭。艰苦的环境和生活的磨难,让他从小就养成了嫉恶如仇、不畏豪强的性格,曾勇救落水同伴,火烧族人寿辰斋场,痛打地主恶狗和管家。

1930年的某一天,严昌荣捕鱼回家时,迎面碰到了好多士兵在大街上搭台给穷人发粮食,完全不像原先来过的几个部队只顾抢他们的粮食和值钱的东西。他的父亲告诉他:“这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第二天天一亮,他就踏着晨雾朝街道上奔去,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参加红军,我要帮助穷人。”后来,他在街道上遇到了“贺大胡子”,并成为他身边的警卫员,而这个“贺大胡子”就是贺龙元帅。

1930年7月5日,严昌荣离别了家乡,一心跟党走,一走就是13年,再也没有回过家乡;一心跟党走,从豆花湖畔到长征路上,做到了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一心跟党走,从延安抗大走到抗日前线,攻克了一座座堡垒、打赢了一场场硬仗;一心跟党走,直至把自己29岁的年轻生命留在了苏中唐子镇(为纪念烈士,更名为昌荣镇)。

谈到“七战七捷”,一般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中部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的一系列战斗。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七战七捷”前还有个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的“七战七捷”。

▲1941年,在抗大五分校,军事大队大队长严昌荣(左)与教育长谢祥军(中)、政治部副主任刘毓标合影。

1941年8月13日,日伪军向苏中发动反复性“扫荡”,史称“八一三大扫荡”。七团接到了“保卫三仓”的命令,但当时敌强我弱,正面打肯定打不过的。在作战室内,严昌荣考虑到三仓地方贫瘠、交通不便,所有补给都要从外部输入,因此制定了“死缠烂打”战法。严昌荣一边指挥七团对敌进行围困,一边命令其他部队破坏桥梁和道路,以切断三仓与其他敌人据点的一切联系。三仓之敌,没水、没粮、没军需补充,日伪军只好又撤了出来。三仓保卫战历经七次,每次粟裕都派一师核心主力七团全力以赴,日伪军的每一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1941年12月9日,七团打得日伪军狼狈逃窜,从而取得了三仓保卫战的第七次胜利。这就是保卫三仓的“七战七捷”。

在这七场战斗里,斜桥伏击战成就了七团“老虎团”的威名。1941年底,日军企图修建一条横穿公路,将华中四分区根据地一分为二,然后分割“清剿”。七团奉命对公路据点上的日军警备队进行夜袭,因弹药不足,严昌荣果断放弃阵地战的打法,制订了“引蛇出洞”的作战计划。此后一连很多天,七团每天派小分队对日军警备队不断进行骚扰。几轮下来,日军警备队带足火力,对小分队穷追不舍,一直追到严昌荣早就选好的伏击阵地——斜桥。待日伪军全部进入口袋伏击圈后,严昌荣率部趴在屋脊上,居高临下,对暴露在有效射程的日伪军进行猛烈射击。此战全歼日军77人,130多个伪军不是被歼,就是被俘。

著名军旅作曲家沈亚威为漂亮的斜桥伏击战创作了一首《打个胜仗哈哈哈》的祝捷歌。“打个胜仗哈哈哈哈哈,人民战士威武又雄壮,鬼子二黄俘虏了一大把,这儿打一仗,这儿笑哈哈……”一直传唱到苏中人民心里,并传唱至今。陈毅、粟裕、陶勇等首长亲自莅临数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陈毅亲自授予七团“老虎团”的荣誉称号,握着严昌荣的手动情地说:“你这位当年贺老总身边的一只‘猛虎’,今天带出了一个‘老虎团’啊!”从此,七团“老虎团”的威名响彻四方。

参加反“清乡”斗争的东南警卫团和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部分负责人合影(左三为严昌荣,时任七团团长)。

1943年9月,严昌荣指挥七团向踞守在兴化唐子镇的敌伪据点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但因为敌人的工事非常坚固,再加上唐子镇四面环水、易守难攻,战斗进入僵持阶段。这个时候,严昌荣急了,因为再打下去,不仅会暴露自身的位置,也会吸引周边的据点守敌前来增援,拖不得!于是,他急忙赶到小炮班,让炮手闪到一旁,决定亲自用掷弹筒向敌阵地打去。

只听“砰”的一声,第一发炮弹准确击中目标,随即又打了一枚炮弹,又准确命中!就在严昌荣向掷弹筒填装第三枚炮弹时,意外发生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炮弹炸膛!一瞬间,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严昌荣和三名战士倒在血泊之中。这时,身边的战士大喊:“团长——团长——”可是,这位叱咤风云的“老虎团”团长,却再也没能醒来。

当粟裕听到严昌荣阵亡的噩耗时,提笔写来了挽联:“挥戈杀敌,迭奏膚公,苏皖健儿称翘楚;溅血成仁,无负我党,江淮勇士学楷模。”一个“楷模”、一个“翘楚”,就是严昌荣一生的生动写照。


来源:记忆泰州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