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各地持续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见闻
“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据统计,革命战争年代以来,我国约有2000万烈士为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生命。其中,有名可考的仅193万余人。许多英勇赴死的先烈,连姓名都未留下,令后人在追思怀念时深感痛惜和遗憾。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清明祭英烈,鲜花献忠魂。清明节前夕,各地持续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为烈士确认身份、寻找亲人,让他们从“无名”到“有名”、从“有名”到“留名”,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缅怀英烈、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
山东省运用先进技术为烈士寻亲——
让无名烈士变“有名”
■艾弘博 本报记者 刘宝瑞
进入3月,齐鲁大地,人们为烈士寻亲的脚步更加匆匆。
“据2015年的一篇报道,白果烈士(原名邓延熙)离家前,留下了一个5岁的儿子,名叫邓庆增。”看到人工智能搜索显示的内容,山东省聊城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赵振刚眼前一亮,这是他们不曾掌握的信息。
白果烈士是新四军的一名教导员,1941年为掩护干部群众转移壮烈牺牲,是陵园里一直未找到亲属的烈士之一。顺着这条新线索仔细寻找,赵振刚在聊城市一家养老院见到了92岁的邓庆增。
得知父亲就安葬在当地烈士陵园,邓庆增老泪纵横,表示清明节一定要为父亲扫墓。
“我们借助人工智能整合分析碎片化信息,再协调相关部门核实研判,寻亲的效率得到提升。”赵振刚说,目前,他们正在跟进10条烈士亲属线索。
在为烈士寻亲工作中,山东省各级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手段,让“大海捞针”变为“定向撒网”,确定大致方向,再进行实地查证,提高为烈士寻亲的速度和精度,让烈士早日和家人“团圆”。
3月17日,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举行为烈士寻亲第十八次出征仪式。这一次,他们有明确的目的地——威海、烟台。这两个地区是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根据DNA检测报告,结合公安部门户籍信息,初步研判的烈士籍贯地。
第二天,在荣成市人和镇窑沟村,寻亲工作人员找到了许维峰烈士的外孙女张英姿。
“姥爷参军时母亲才两三岁,母亲说姥爷是为了革命、为了人民牺牲的,我们要永远缅怀他、纪念他。”回忆起母亲给自己讲述姥爷的故事,张英姿泣不成声。
自2021年运用DNA鉴定技术以来,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组织人员先后赴2省16市百余个村镇,累计为200余名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无名烈士找到亲人。从此,无名烈士变“有名”,英雄山上,又立起一座座丰碑。
“利用DNA鉴定技术寻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烈士遗骸腐蚀严重,只能提取牙齿DNA进行鉴定。”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任于春江告诉记者,尽管过程艰辛,他和团队成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专业的技术,完成了600余具烈士遗骸的DNA检测工作。
据了解,山东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与公安部门鉴定中心、医科大学、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密切协同,以烈士纪念设施提升改造为契机,同步提取烈士DNA样本,开展鉴定比对工作,为烈士寻亲科学化实施、精准化寻访提供技术支撑。
革命战争年代,许多英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留下影像,这也成了很多烈属心中的遗憾。
为了让英烈“回家”的同时与家人“相见”,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相关机构,采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为烈士复原容貌,生成画像,并赠给烈属。
“这不仅是对后人的慰藉,更是对烈士的致敬。”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说。
江苏省发动社会力量合力为烈士寻亲——
编织寻亲工作网络
■赵 建 本报记者 向黎鸣
“我们找到了朱绪瑞烈士的侄子朱克显,他听父亲讲过,大伯牺牲在四川。”近日,江苏省丰县常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马兰,将寻找烈属的情况告诉丰县“烈士寻亲”老兵工作室负责人李刚。
“我们联系了四川省乐山竹园烈士纪念园,确定朱绪瑞烈士就安葬在这里。”李刚告诉记者,看到朱绪瑞烈士的寻亲信息后,他联络多方力量查找核实,很快形成了完整信息链。今年以来,李刚与其他志愿者组织联合确认了多名烈士的身份信息,并成功找到烈士亲属。“在多方力量的积极帮助下,寻亲信息传播更快,线索来源更广,寻亲成功的概率更高了。”李刚感慨。
2023年以来,江苏省开展“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成立专项行动协调小组,为安葬在江苏的无名或无亲属祭扫烈士寻找亲人,为长期未找到烈士下落的江苏烈士亲属寻找烈士安葬地。
“由于烈士牺牲的年代久远,人数多,信息不足,仅靠政府力量寻亲难度较大。”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拥军褒扬处负责人介绍,他们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寻亲,构建了一张庞大的为烈士寻亲工作网络。
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是对烈士亲属的慰藉,也是对烈士的深切缅怀。专项行动开展后,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在盐城市,“丹心慰烈”寻亲志愿服务队成立,吸纳新四军纪念馆工作人员、新四军后人、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建立政府寻亲与社会寻亲常态化沟通机制;在连云港市,老战士、烈士后人、退役军人志愿者等一起加入为烈士寻亲队伍,定期召开寻亲联席报告会,推动寻亲活动走向深入;在启东市,当地知名媒体人在社交平台发布为烈士寻亲信息,及时更新动态,发动更多人提供线索,助力寻亲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省参与寻亲的有108个拥军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130支涵盖退役军人工作者、媒体从业者、社会工作者等群体的寻亲队伍。
去年6月,泰州市开展“长江的铭记·点亮龙窝口战斗烈士回家路”专项行动,寻亲小组分赴浙江省、山东省和本省各地为烈士寻找亲人。他们排查线索,核对信息,最终为11名烈士寻亲成功。
“爸,久梅来了,我终于找到您了……”在河南省永城市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来自如皋市的秦久梅,70余年后终于与父亲“重逢”。
秦久梅的父亲秦奎富离家时,她尚在襁褓中。1948年,秦奎富在淮海战役中牺牲,家人从此失去了他的消息。在如皋市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的寻亲名单上,秦奎富烈士一直是重点对象。
“我们公开征集线索,组织队员查阅档案史料、走村入户摸排,尽可能找到当时的见证者,整理比对获得的信息,并寻求外地志愿者组织的协助。”志愿服务队队长介绍,经过多番努力,终于传来了烈士安葬地的确切消息。
“我们将继续组织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做好寻亲工作,为更多烈士寻找到后人,以实际行动告慰忠魂。”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介绍,目前,“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已为2000余名烈士成功寻亲。
广西积极做好为烈士寻亲“下篇文章”——
全力守护“光荣之家”
■刘德安
“叔叔,这是老家的米酒,我猜您会喜欢……”清明节前夕,海南省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广西籍烈属黄瑞兵拿出精心准备的桂林三花酒,浇在黄才弟烈士墓前,又从墓旁捧起一抔土,放进红布袋。
黄才弟烈士1953年生,1972年6月在海南岛工程施工中牺牲。家人只有革命烈士证明书,不知道具体安葬地。去年9月,收到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发来的寻亲信息,广西“为烈士寻亲”工作组查询档案资料,经走访核实,历时4个月与烈属取得联系。
“每找到一位烈士亲人,我们都尽力组织安排他们前往烈士安葬地祭扫。”广西“为烈士寻亲”工作组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启动“为烈士寻亲”专项工作以来,广西累计为393名烈士及13名病故军人找到亲属,组织48批次烈属祭扫,并对2178座长期无人祭扫的烈士墓实施“四季守护计划”,形成“寻亲-守护-传承”的英烈纪念褒扬工作链路。
3月底,“为烈士寻亲”工作组联合爱心企业,再次来到廖应茂烈士弟弟廖贵理家,赠送慰问品,了解生活情况。
“哥哥当兵时只有18岁,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他给家里寄过一张照片,此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后来,我们就收到了他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前几年,寻亲工作组帮我们找到了哥哥的安葬地——朝鲜开城烈士陵园,希望我有机会去看看他。”廖贵理从皮箱里拿出珍藏多年的黑白照片,讲述自己知道的有限信息。一旁,工作人员认真记录。
“找到烈士亲属后,我们进一步了解烈士事迹,核实补充进广西革命烈士英名录数据库。”寻亲工作组工作人员梁玉冬介绍,近年来,他们举办展览和宣讲活动,广泛宣传烈士事迹,弘扬英烈精神,截至今年3月,累计开展烈士事迹宣讲活动1200余场。
英烈是民族脊梁,烈属需要全社会关爱,尤其是那些苦苦寻找了数十年才与烈士“相聚”的烈属。笔者了解到,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把“为烈士寻亲”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主动做好与人社、教育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落实烈属应该享受的各项优待政策,解决他们在医疗等方面的困难。
“韦姨,烈士遗属相关手续已经办好,每个月都能领到补助了。”春节前夕,当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覃建统上门告知这一消息时,烈属韦月胜泣不成声。当天,韦月胜的家门口也挂上了金灿灿的“光荣之家”牌匾。
韦月胜的父亲韦汉清烈士是环江人,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场牺牲。由于年代久远,韦月胜并不知道父亲的下落。70余年的牵挂、两代人的找寻,如今终于得知父亲长眠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革命烈士陵园,她的烈属身份也得到确认。
行走八桂大地,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从“踏破铁鞋”寻亲到代祭扫服务,从政策保障到精神传承,不仅照亮烈士的“归家”之路,也温暖了烈属的心房。
版式设计:扈 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