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西安:千年古都的文明嬗变

西安:千年古都的文明嬗变

2015年04月17日 20:43:10 来源:光明日报 访问量:852 作者:杨永林 张哲浩

  2015年2月28日,当西安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时,意味着全市850万市民18年的不懈奋斗和努力,终于结出累累硕果。

  千年古城萌新枝

  改革新风催新芽,文明之花初萌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增进市民福祉,成为西安全市人民共同的期盼和心声。

  早在1984年,西安市就出台了《开展建设文明城市活动实施纲要》,提出了争创文明城市的口号。

  1996年11月,西安市又推出了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八大工程,提出以培育“四有”新人、创建文明城市为奋斗目标,从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情抓起,努力实现市民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2004年,西安市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的大讨论。以“承古开新的境界,开放包容的胸怀,勤奋进取的精神,文明诚信的风范”为切入点,通过城市精神的铸造,使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2006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制定出台了《西安市创建全省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意见》,全面开展了文 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市组织开展了“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教育管理整治活动,集中解决乱穿马路、闯红灯、翻越栏杆、随地便溺、吐痰、乱扔杂物等影响城市 形象的不文明行为,使市民在文明举止、讲究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秩序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

  经过历届西安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不懈奋斗,1999年西安成为首批命名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2011年,西安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化蛹成蝶展华彩

  在西安,文明城市的创建从来不是单纯地去争取荣誉,而是着力“通过创建带动城市品位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发展的软实力、培育城市的竞争力”。

  从2002年开始,西安市坚持每年投资100多亿元城建资金,不断加强城市道路、水、气、热、电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城市形象和面貌日新月异。

  全市先后完成绕城高速、机场高速、东二环连接、南二环高架桥、高架快速干道一期东段等一批重点工程,全力推进城市排洪排水管网、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等工程,启动城中村改造工程,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力度不断加大。

  通过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新建、改造、提升“5大引水源、7块湿地、10条河系、28个湖池”,城市生态水面增加至7.6万亩,湿地达6506亩,实现“城在水中、水在城中”;

  通过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开展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44.99%,初步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格局,人均公共绿地9.34平方米,50个公园,300多个城市绿地广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通过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强力推进治污减霾工作,拔烟囱、拆锅炉、治尾气、降扬尘,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关闭“十五小”,建设污水处理厂,市域内河流水质逐年稳步提升。

  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西安市还高度重视城市特色的保护、城市个性的彰显,采取“古新分治”的办法,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007年,西安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确立了要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形成了保护古城风貌、彰显西安特色、打造“人文之都”的建设思路,加快实施了以“唐皇城复兴计划”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不断加大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在化解保护文化遗产与做大做强城市、加快经济发展的矛盾上,西安找到了一条文物保护、文化产业和城市发展共赢的新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西安大遗址保护模式”。

  通过行政中心外迁、历史古迹保护、历史景点标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街区复原等多种方式,延续历史文脉,再现汉唐仪象及明清风貌;在城市外围,建设发展了八个现代化开发区,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打造强劲引擎,让西安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

  以人为本聚民心

  城市文明依靠谁,城市文明为了谁?

  西安市在“创文”过程中,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市民现代文明素质。通过深入实施“尚德西安”道德实践系统工程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行动”,软、硬两手抓,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

  坚持开展“学雷锋、三关爱、大西安全城联动”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志愿者达77万人,各类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达3062个。全市还涌现出4名全国道德模范、45名中国好人、33名全省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代表着西安人的精神高度、道德厚度。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弘扬道德力量、营造良好风尚, 广大市民追求崇高、践行文明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增强。

  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也引领和助推了西安的科学发展。在不断深化“创文”的过程中,西安市从顶层设计入手,把思想道德建设重点任务与城市大环境优化提升结合起来,“五项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大手笔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真正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变成人民群众享受创建成果的过程,让百姓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

  通过每年实施惠民实事,解决交通、住房、教育、卫生、食品、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的实际问题,织密民生保障网。

  针对“出行难”,连续三年大力实施了缓堵保畅,开通了两条地铁,丰富了公交网络,投放公共自行车3万多辆,提升了地面与轨道交通的“零换乘”水平,使市民群众享受到既便宜又便捷的公共交通。

  针对“住房难”,每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万套左右,提供保障性房源3万多套,绝大多数低中收入人群住房问题得到保障和改善。

  针对“就学难”,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全面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解决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问题。

  针对“就医难”,积极推行了医疗联合体和分级诊疗工作模式,普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地区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上医院”,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顺应群众对优美舒适生活环境的新期待,市委、市政府还坚持把宜居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最高标准,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综合功能和品质形象 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平安西安”建设,连续十六年荣获四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两次捧得社会治安最高奖项“长安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不断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打造“信用西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西安市的“创文”工作从一开始就走进了群众心里、融入百姓生活。(记者杨永林 张哲浩)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