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传承 > 剪纸老艺人:余生最大愿望,就是找到一个好徒弟

剪纸老艺人:余生最大愿望,就是找到一个好徒弟

2016年08月30日 10:0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访问量:81 作者:周欣嫒 李明阳
  “我这个岁数,离干不动没多远了,培养一个徒弟至少五年,你说我、我……”,话至此处,63岁的董俊丽已有些哽咽。

  8月26日至28日,“世界名品博览会”在天津盛装亮相。文化品鉴馆内,有一个摊位围满游客、热闹异常:射灯映照着红纸,一个个生肖、人物、花朵跃然纸上,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正将剪纸的精妙向大家娓娓道来,她就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天津民协剪纸艺术专业会秘书长董俊丽。

  剪纸作为中国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据调查,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生的职业艺人。

  董俊丽的手艺便是祖上传下来的。“打我记事,就经常看母亲剪纸”,董俊丽回忆道。由于家庭耳濡目染,7岁时,董俊丽自己拿起剪刀,似模似样的开始学大人剪纸。只是没想到这一剪,就剪了五十几年。

  “这是锯齿纹,这是水滴纹,这叫月牙”,董俊丽随意拿起摊位上一幅雄鸡作品,指着鸡尾巴的各处细节向记者介绍。“剪纸分单色剪、拼色剪、染色剪,刀法有阴刻、有阳刻。”说起这些,董俊丽完全不需思索,全程如鱼得水、神采奕奕。

  “我们老手艺人用的家伙也不是市面上买的”,董俊丽介绍。她的剪刀是母亲传下来,年龄比自己都大;刻刀则是白钢刀,找商家用“线切割”切成薄片,拿回来自己磨。由于刀子和刀法不同,相熟的圈子内,不看设计只看刀工,就能一眼明辨作品出自谁手。

  退休前,董俊丽是名工人,剪纸只是兴趣;47岁退休后,剪纸变成了她的“事业”。由董俊丽牵头,几位同样退了休的剪纸爱好者各自成立了“免费教学班”:学员下到一年级小学生、上到八十岁老大爷,只要对剪纸感兴趣都可以来学习。每个班约20人,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

  为啥光“干活儿”不拿钱?董俊丽直言,工业化对剪纸艺术的冲击很大。“手艺手艺,凭的是手上的技艺,批量生产虽然快,可到机器完全代替手工那天,这门手艺也就绝了。”

  如何把手艺传下去,是董俊丽目前最担心的事。“剪纸是个细活,我眼睛快要看不清、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了。”手艺虽是祖传,但到她这代,似乎有后继无人的危险:家里下一辈各有发展,收徒也还没可心的人选。

  不过,即使这样,老太太也坚持“宁缺毋滥”:“我收徒弟就两条,第一要对剪纸足够热爱,图名图利的,坚决不要;第二得有天赋,好多人学起来认真刻苦,但只能模仿不能创作。”

  记者笑问想拜她为师,要经过何种考验?董俊丽严肃地说:“你能什么都不干,坐够俩小时再说。”原来,剪纸对耐心、细致等品性要求非常高,过了“干坐”这关,老太太便会从基本的教起,“半个月,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那块料。”

  据悉,为把匠心独具的老手艺人聚起来,让大家找他们有个去处,天津市传统文化产业协会在天津河东区成林道42号开设了“巧匠街”。除了董俊丽的剪纸外,葫芦烙画、印石、鼻烟壶等项目的民间艺人,都被邀请入驻。8月29日,巧匠街将正式开街。

  “有些人挺看不起剪纸的,‘不就一张纸吗’,他这么说是因为他不知道,剪纸艺人一生的心血,都在这一张红纸上。”未来,董俊丽表示会坚持免费教课、参加活动,宣传剪纸文化到自己干不动为止。直到采访结束,她都在重复:“余生最大心愿,就是收个好徒弟”。(周欣嫒 李明阳)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