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以培训补齐群文发展短板

以培训补齐群文发展短板

2017年07月10日 04:21: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访问量:257 作者:张建友
以培训补齐群文发展短板
——黑龙江省推进“4+5大培训模式”纪实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黑龙江省萝北县鹤北镇云山村的单志军虽是一名普通农民,但他和他的艺术团经常被邀请赴各地演出,村民们很是羡慕。一位村民说:“老单最近几年真是变了,能说能唱能跳,还成立了五六十人的艺术团和几百人的演讲协会,真是不得了。”单志军说,自己喜欢文艺,过去只能在家里唱几句,这几年,文化部门组织了各种培训,让他在提升文艺技能的同时也有了展示技能的机会。

    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张丽娜说:“群众有热情无技能的状况严重制约了群文发展,对此,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打造‘4+5大培训模式’,让想学技能的群众走进大培训体系,同时也激活了群众参与群文活动的热情。”

    建立四级群文培训网络

    近年来,面对群众要求参与群文活动的强烈呼声,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韩慧峰带队到全省50多个县区进行调研后得出的结论是:群文队伍建设较弱,上百人的成型队伍较少,特别是文艺活动形式单一,基本都是以大秧歌和健身舞为主,并且缺少文化能人。

    为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黑龙江省文化厅经过研究决定,通过打造“4+5大培训模式”,用供给侧的方式补齐群文发展短板。“4+5大培训模式”的内容是: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群文培训网络,开展结对子培训、临时培训、流动培训、以演代训和对外交流培训,构建一个覆盖城乡、内容丰富的大培训体系,以此满足群众学习技能的需求。

    不久前,黑龙江省文化厅举办的“黑龙江省声乐培训班”开班,来自全省各地选派的200多名学员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授课教师全部是黑龙江省直院团演出经验丰富的国家一级演员,讲授了唱歌的咬字吐字、发音练习、声乐理论等内容。黑龙江省通河县通河镇建设村农民王丽君参加过上海东方卫视的节目《妈妈咪呀》,有一定的演唱功底,她参加完培训后深有感触地说:“老师教得认真,我们学到了真东西,希望这样的培训越多越好。”

    类似的省级培训,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部门和单位就举办了50多期,培训学员1万多名。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开展包括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等各类培训班3300多个,培训学员56万人。

    提升和丰富培训质量和形式

    为了能够把大培训落到实处,黑龙江省建立了各级大培训人才库,将当地技能出类拔萃的文化馆员、图书馆员、学校教师、退休人员和文化志愿者纳入大培训人才库,根据不同需求,组建培训小组,同时还建立了对培训教师和学员的考评机制,提升培训质量。

    自去年初开展结对子培训活动以来,通过上下级结对子、横向结对子、院团结对子等多种办法,黑龙江省上下结成帮扶对子3万多个,20多万人在结对子中得到培训。此外,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利用多年打造的公益大讲堂的师资力量,在全市部分老年大学、社区、乡镇建立了28个辅导基地,每周选派老师到基地对学员进行辅导,同时帮助基地创建群文队伍,经过3年的建设,这些基地都有了自己的品牌活动和品牌队伍;青冈县将培训与群文活动相结合,在全县开展了“城乡都有文艺人金种子”选拔大赛,通过“海选+培训”的方式,让海选后的3000多人得到了一对一的文艺辅导,随后的三轮比赛是赛前必训,最后又对最终参赛的340人进行了培训,教他们如何创办组建群文队伍;绥棱县是全国有名的农民画创作大县,每年都要组织农民画作者到外地一些农民画强县学习;通河县3年来通过送出去、请进来、走下去等方式,举办了包括声乐、小品、二人转等各类培训班200多个,培养了1万多名群众文艺骨干,每年举办大型县级群文活动上百场次。

    提供保障 搭建舞台

    通过大培训,黑龙江省打造出了近百种2万多支覆盖城乡的群文队伍,每年开展活动3万多场次,平均每个村或社区至少有一支群文队伍,有的村(社区)达到10多支。黑龙江省各级文化部门因势利导,鼓励群文队伍走品牌化路子,使兰西县红光镇谢家岗村黄海玲文化艺术团、海伦市海南乡李凤霞文化大院等3000多个民间团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

    黑龙江的经济环境较弱,但在群文大培训中舍得花钱,各级财政每年都设有专项培训资金,仅省级财政每年就投入千万元,为大培训的有序举办提供了保障。黑龙江各级文化部门还积极搭建展示舞台,举办了包括黑龙江省农民文化节、黑龙江省社区文化节等在内的省市县乡各级群文活动,参与群众达几十万人。

    依兰县的一位社区居民说:“经过几次培训,我成了文艺广场上的文化能人,带领大家唱歌跳舞,有了成就感不说,自己的文化素养也提升了。”

    张丽娜表示,黑龙江省的群文队伍经过大培训虽然有了规模,但文艺技能和水平还有待加强提高,下一步将推进大培训系列品牌建设。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