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习近平是这样评价雷锋精神的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习近平是这样评价雷锋精神的

2016年03月05日 17:45:48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访问量:375 作者:刘融 曾伟

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亲切接见部分基层代表,他对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今天是第53个学雷锋纪念日,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学雷锋热潮,各项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

“雷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让雷锋精神落地生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

在第53个学雷锋纪念日之际,回顾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再次感受时代的呼声和历史的回响,明确雷锋精神的传承责任。

“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今天的社会环境和雷锋精神产生的时代已有很大不同,有人说,现在再提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

习近平是怎么看的?在参加2013年全国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他说,“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习近平提出这个论断有更深远的意义,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打牢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我们民族的传统,人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还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理应对家庭、对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雷锋精神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具有永恒的价值。这种精神是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失去价值的,人类永远都需要这种优秀的精神。

只重私利,不重公义,见利忘义,贪污腐败等东西方社会的许多弊端出现在当前转型时期,也凸显了提倡雷锋精神的重要性。

2015年2月,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亲切接见部分基层代表,他对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说,“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14年3月4日,习近平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时表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我国工人阶级应该为全社会学雷锋、树新风作出榜样,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

“郭明义爱心团队”自2009年成立以来,坚持以雷锋、郭明义为榜样,在奉献岗位、奉献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

习近平的回信,不仅肯定了他们的做法,而且赋予了雷锋精神的新内涵:“希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积极向上向善,持之以恒地推进奉献岗位、奉献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新形势下,我们要如何学雷锋?

习近平话语简短而朴实,却包含着十分厚重而深刻的寓意。正如有媒体评论指出的,重新提出学习雷锋精神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打牢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人人可学、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习近平的话也指明了学习雷锋精神的方向:那就是从生活点滴入手,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学雷锋才能落到实处。正如郭明义所说:同事有心事眉头不展,你给他倒杯水,跟他聊聊天,地上有垃圾捡起来、老人跌倒扶起来,这些点滴小事做到了,就是学雷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半个多世纪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学雷锋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在今年2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历时5个月,一批群众认可、事迹突出、影响广泛的志愿者先进典型被推选出来。人民日报评论称,这彰显了我国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志愿者与志愿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高扬雷锋精神。2013年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习近平发出号召:“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实习生曹彦语对此文也有贡献)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