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回望马克思 重温《资本论》

回望马克思 重温《资本论》

2017年07月19日 09:49:27 来源: 人民日报 访问量:519 作者:张 旭

回望马克思 重温《资本论》

——纪念《资本论》德文第一卷出版150周年

张 旭




  马克思的《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出版。这部倾其40年心血写就的著作,其影响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当然,对马克思及其思想的攻击自马克思的思想开始显露时起就没有停止过,对马克思及其思想的怀疑、背离甚至放弃——即使是在曾经将马克思奉为导师和领袖、将他的思想奉为精神支柱的国家和社会里——也没有停止过。

  过时论是一个伪命题

  很多人攻击《资本论》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它过时了。如果单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前一秒就是现一秒的历史,过去了就过时了。或者按照西方流行的说法是:“马克思的时代过去了”。因为《资本论》产生在19世纪的欧洲,当下已经是21世纪了,《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出版至今已经150周年,难道不是“过时”了么?这种简单粗暴的反对,连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者都不认可。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绝大部分人类智慧或想象的作品,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就永远过时了,但有些作品却不是这样,如马克思的作品,“它们有时会黯然失色,但是它们会以各自的形式,带着人们能以目睹手触的各自的痕迹,作为文化遗产中可以辨识的成分而恢复其光辉。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恰当地称为伟大的作品——这一定义把伟大和生命力联系起来并无不利之处。按照这种意义说,伟大一词毫无疑问是适用于马克思的启示的。”熊彼特还指出:“对马克思理论来说,正是由于那些非难或甚至完全否定没能给它以致命的打击,从而只能有助于它的力量的发挥。”

  《资本论》不是提供给人们一个一成不变的结论,而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分析,得出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路径的根据和方法。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可是制约我们的那些因素,依然是19世纪的,依然是资本主义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最终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遗憾的是,马克思以后的经济学家们、社会学家们,所有的研究都未能超过马克思所做出的贡献。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仍然在周期性地爆发,并且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危机爆发更加密集。财富的分配仍然是向资本所有者倾斜,劳动收入的比例在下降,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而且,资本早已不能满足于本国内的剥削,已经扩张到全世界,资本成为操纵世界的力量,谁影响了资本的增殖,战争或动荡就会到哪里。看看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近些年的状况就清清楚楚了。

  《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增殖的逻辑,其实就是说出了资本的一个大秘密:劳动创造的财富到底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却没有得到富裕的生活?而这个秘密是资本绝对不允许说出去的。当今的世界,仍然是资本肆虐的场所。不断强调《资本论》过时论,才能愚弄民众、持续剥夺劳动者。这是《资本论》过时论者的重要意图。附着在资本身上的个别学者,则成了资本的帮凶。

  《资本论》被称作是“工人阶级的圣经”。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评价,至少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资本论》的经典地位。《资本论》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出发,研究这一财富产生的原因和分配的去向。马克思继承了前人关于劳动创造财富的观点,发现不同商品之间可以交换的秘密是劳动的不同性质,即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发现了劳动本身的特殊性:劳动一方面是具体的劳动,通过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另一方面劳动又有同一的抽象性,都是体力和智力的付出。不同种商品是无法比较的,因此也就无法交换,能比较的正是劳动的抽象性,这是商品交换的基础。马克思自豪地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正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付出的体力和智力是可以比较的,因此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这是不同种类商品可以交换和衡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出一般等价物——货币。但是,劳动者的智力和体力只有在劳动过程中才能伴随着具体劳动发挥出来,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力和获得的生活资料之间有差额。由于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他就可以利用这种关系,将劳动者付出的一部分劳动力据为己有——这就是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资本剥削的秘密被揭开了。消除资本对劳动的剥夺,唯一的方式是使全部生产资料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通过联合劳动共同创造财富,走向共同富裕。当然,马克思同时也强调,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既需要财富的积累、生产力的提高,也需要全社会所有成员认识能力的提高。

  它比过去更受欢迎

  位于英国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长眠着马克思及其家人。斯人已去,思想长存。

  如果说马克思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喜马拉雅山脉,那么《资本论》就是珠穆朗玛峰。纵观当今世界,资本以及资本主义意识已经扩展到几乎所有领域。资本唯一的目的是赚钱、赚钱,第三还是赚钱。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是资本发明的信用制度的产物,成为投机的巨大杠杆;信用制度把通过压榨别人的劳动成果来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且规模最大的赌博和欺诈制度。过度的生产和消费,一方面破坏着环境,一方面贫困人口不断增加。我们的生产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更幸福还是为资本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拜金主义盛行、信仰缺失的本质又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而思考的前提,就需要回望马克思,重读《资本论》。

  马克思思想是学术思想史上的丰碑。任何谈论19世纪以来学术思想史的人,赞成或反对均可,但要不表示对马克思思想的态度是不可想象的,就像谈论中国传统文化而无视孔夫子和儒家学说的客观存在一样的不可思议。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位居第二。2002年,英国路透社邀请政界名人评选千年伟人,马克思位居第二,爱因斯坦位居第一。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第四频道调查3万听众,征询“古今最伟大哲学家”,马克思位居第一,第二名休谟的得票不及马克思的一半。同一年德国第四次评选最伟大人物,在德国《图片报》和国家第二电视台携手主办的评选中,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大人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尤其是青年学者的宠儿。众多国家的总统和财长成为了马克思的粉丝,许多银行家和经理们开始读《资本论》,就是许多西方普通民众也开始青睐《资本论》,他们试图从中弄懂自己多年来所作所为的真实意义。英国媒体开玩笑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额版税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2014年,法国青年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借马克思《资本论》的影响,出版了《21世纪资本》,一时洛阳纸贵。

  150年过去了,一种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学说,却得到资本主义国家如此广泛的认可;一种被它的敌人攻击、挖苦甚至宣告灭亡的学说,依然深刻、长久、生动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