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论风生 > 公共文化服务不应止于“温饱”(声音)

公共文化服务不应止于“温饱”(声音)

2014年12月10日 08:30: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访问量:526

曹征海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制度设计。新的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对于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亲民化、优质化、个性化的新要求,但同时,以往文化供给模式的积弊仍然阻碍着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满足。在新老问题 叠加、改革矛盾凸显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增加内容供给,加强管理力量,完善体制机制,加快人民群众从文化“温饱线”向“全面小康” 跨越迈进。

公共文化设施传统上按照行政层级进行设置,覆盖面和服务能力有限。比如,有的地方投资兴建了剧院,但艺术院团建设跟不上,软硬件不配套,难以正常运行;有的地方新建图书馆远离居民区,没有人气;有的地方文化场馆用作商业服务,冲淡了主题,弱化了文化服务的功用。

同时,现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种类不多、质量不高,“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一些地方提供的书籍不对群众的路子、播放的电影不合观众的口味,内容选择上群众既唱不了主角、也当不了裁判;一些人喜欢看地方戏曲,但因为院团力量薄弱,始终“有求无应”。

当前的公共文化特别是群体性文化,比如广场舞等,从直观上看不失为闲暇消遣的一种方式,但也不能忽视它们所带来的“负能量”,诸如噪声污染、邻里矛盾等社会问题。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目标的实现,仍然需要解决建设、管理和运行模式等方面的诸多课题。在实现服务体系硬件建设全覆盖的同时,更加重视软件建设,在“重内容、强服务”上下功夫。深入研究群众需要什么、欢迎什么,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抓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抓阵地、抓发展、抓民生的意识,加快由粗放非均衡发展为主向标准化、均等化协调发展转变,由设施建设为主向完善网络、丰富内容并重转变,由行政推动为主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联动转变,由娱乐身心为主向文化享受、铸魂塑形共进转变,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共享 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并且,要积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人们接受习惯的新变化,构建移动服务体系和数字服务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走完“最后一步 路”。

公共文化服务尤其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于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育人化人的功效,使人们在求乐、求知、求美的过程中修身立德、向上向善。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征海日前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说

本报记者 何 聪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10日 05 版)



    【编辑:张惠】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