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藏家收藏明清壁画捐赠博物院:留住民族血脉和文化记忆http://peopleurl.cn/8RHMVJ
【解说】1月27日,44幅明清时期寺观壁画在山西博物院展出,这些壁画填补了山西博物院地上建筑壁画艺术的藏品空白。
壁画的收藏者是山西收藏家田亦军王珏夫妇。2007年,夫妇二人在晋北的一次旅行当中,第一次见到被当地人称作“泥皮画”的古代壁画。那些散落的壁画令他们魂牵梦绕。
【同期】收藏爱好者 田亦军
看到有一个旧物棚,摆着水槽,因为过去喜欢收藏,就敏感进去看了。一看满地放着老百姓叫泥皮画,我们当时感觉看像民俗艺术。门神啊,像祖宗像。当时说我能不能细看,他就直接踩到壁画上去给你搬,一踩又碎一批,觉得很可惜。所以心里面就想它哪怕是山西的民俗画,也是一种艺术。它是一种艺术载体,应该把它拿回来研究。
【解说】多年来,二人辗转多地、倾尽全力收藏了这些失散的壁画,并进行了除尘、去灰、防潮、防晒、拼整分类、包装保存等工作。2015年,二人将壁画捐献给山西博物院永久收藏,文保专业人员历经两年多的保护修复后,这些壁画终以展览的方式呈现。
这44幅不完整的壁画,总面积近300平方尺。壁画内容涵盖了佛教的慈悲为怀与道教的睿智修行,以及民间祈福等。绘画艺术所表现的构思创意、风格技法与色彩渲染,直观展示了明清时期山西北部灿烂的寺观壁画艺术。
【同期】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赵伟
山西是后土信仰非常兴盛。但是对于从早期到后期它的后土信仰是什么样的,其实并没有从壁画上做一个梳理,如果没有这一批壁画,那我们的后土研究就是不完备的。
【解说】田亦军表示,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的父亲和战友们曾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珍贵文物广胜寺金代《大藏经》,父辈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同期】收藏爱好者 田亦军
他们那一代人,在那么艰苦冒着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能够把珍爱祖国这种文化,这种历史(传承)那么我们作为他们的后人,应该怎么办。那么通过不断地拿资料对比研究之后发现,可能就是一些有一定价值的壁画,最后我们夫妇商量决定,全家也都同意,捐献给博物馆,留住民族的血脉,文化的记忆。
记者 王惠琳 山西太原报道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