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狼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11月19日)
尊敬的与会的各位代表、专家学者、书画界的同道,新闻媒体的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正确认识和对待狼的研讨会,并成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狼文化专业委员会。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题目,甚至是“离经叛道”。大家知道,人们曾经给历史上的反面人物曹操翻案,引起了轩然大波和争论,直到现在人们并不完全把曹操看作正面人物。更何况狼这种臭名昭著的野生动物呢?
众所周知,翻开词典字典,打开网页,几乎找不到一首表扬狼的诗词。小学生读《东郭先生和狼》、《狼外婆和小山羊》等课文,说的都是狼的坏名声。所以,人们从小在心灵深处就厌恶狼。在我国汉语词汇成语里,就连有关狼的成语都不是美好寓意的固定词组。比如,狼心狗肺、狼奔豕突、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烟四起,等等。特别是在我国很多地方,大人用狼哄吓孩子。小孩子夜里哭闹,大人劝说无效,就以警告口吻说:“再哭闹,把狼引来了,狼就把你吃了”。小孩子没见过狼,可是一听狼要吃人,就不敢再哭闹了。因此,这些被恐吓过的小孩子一生都憎恨狼。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早年间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家畜在夜里被野生动物 袭击过后,长辈们则说,夜里家里遭狼了。或许袭击家畜的不一定就是狼,也有可能是豹子、熊等野生动物,但是人们习惯说家里遭狼了。这样狼的恶名就世代沿袭 下来了。
大家想一想,真正有多少人见过野生狼?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在野外见过狼的也是个别人。那么,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在野外见过狼的人 就更是微乎其微了。在我的家乡关中平原,一望无际的田野连绵一两百公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偶尔听闻有狼出没,真正眼见的也没几个人。如今,我的家乡人们从不提说狼,因为狼已经绝迹几十年了!野外狼的绝迹,不仅仅是在我的家乡,我国大多数地方以及国外曾经有狼分布的国家情况相似。
在历史上,狼的分布范围之广,在哺乳动物中仅次于人类。在距今800万年前的中新世纪晚期,狼等犬属动物最先在亚洲出现,然而,在最近的100多年时间里,狼已经从原先大部分栖息的土地上消失了,特别是北美和西欧。在北美洲,以前狼曾经分布于整个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北部。但是,现在狼仅分布于加拿大 和美国的阿拉斯加、明尼苏达、缅因州。在我国,狼曾经广泛地分布于除台湾、海南以及一些岛屿外的各个省区,但目前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人 口密度较小的部分区域。
在野外,狼的寿命一般是12--16年,它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很强,可栖息范围包括苔原、草原、森林、荒漠、农田等多种生境。海拔高度也不影响其分布。狼喜欢在人干扰少、食物丰富、有一定隐蔽条件的地方生存。然而,在地球上生存了800万年之久的狼,为什么在最近的一百多年里大千世界竟没有狼容身之处?在世界上狼种群数量的锐减,其主要原因归结于人类。由于人类对狼认识的一些偏颇,视狼为人类的敌人,遭到人类的大肆捕杀。加之人类无限度地开发土地,破坏其栖 息的生境,狼失去了很多栖息地。同时,狼的食物—有蹄类动物也遭到人类大量猎杀,把狼逼到生存边沿。我举个简单例子说明这一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 国内蒙古自治区每年猎杀的黄羊不少于20万只,最高可达30万只,七十年代猎杀更加无序,到了八十年代末,每年还猎杀十几万只。2005年调查显示,我国 黄羊最大分布区域达乌尔草原呼伦贝尔部分稳定的黄羊分布数量不足30只。然而,黄羊却是狼在这一区域的主要食物来源,黄羊的灭绝,使狼的生存遭遇灭顶之灾。据调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达乌尔草原上家畜在狼冬季食物组成中还不到十分之一,可是到了2004年,这一比例却高达90%以上。这说明狼猎杀家畜,是迫于人的因素而为。由此说来,狼的坏名声,很大因素源于我们人类,也是人类的偏见造成的。人类对狼的肆意捕杀,以及大量猎杀狼的食物来源,这是导致 狼在全世界范围内接近濒危的主因。
其实,狼在地球生态平衡上具有巨大作用,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
狼的生存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古印第安部落流传着这样一个忠告:千万不要无辜伤害野生动物,大自然是它们的天下,自然界同样有着“法律”,狼就是它的执法者。狼捕食的猎物通常是老弱病残不健康的个体,不但对于被捕食的猎物有着促进其健康发展、减少疾病流行的作用,使这些物种优质基因遗传下来, 而且在控制一些动物数量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狼,一些食量很大的食草动物的数量便会过剩,还会因此毁坏植被和树木,进而破坏森林。所以,狼对草原和森林的生态环境起到稳定作用。
狼在人类文化上的积极意义表现在拓宽了文化内涵,而这些文化又影响了人类的社会行为。比如,人们从狼的性格里总结出了“抱团取食,众狼一心”、“顺势而 为,以小搏大”、“自信坚韧,出奇制胜”、“与狼共舞”、“独虎难抵群狼”,以及民谚:“兔子靠腿狼靠牙,各有各的谋生法”,等等。这些词汇或谚语,一方 面丰富了文化语境和内涵,又拓宽了人类视野。另一方面,这些文化内涵又会对人类的性格和社会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狼的文化属性对人类的社会行为潜在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秀的团队精神。狼群在袭击猎物时每个个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决不擅离职守,因而体形较小的狼竟能猎杀庞大的马、鹿等动物。重视战略战术。狼在捕食猎物时会根据猎物的种类和多少,采用不同的战术击败猎物。尤其是狼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其它动物所不具备的品格。勇敢果断的牺牲自我精神。狼的牺牲自我精神,比人类勇敢果断。狼群中的每一匹狼都会为整体利益智勇拼搏,直至牺牲自己。人类正是从狼身上学会了很多社会学知识,进而又为人类服务,这是狼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同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狼和人并非都是敌对冲突的关系。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印第安人部落里,人们对狼的图腾很崇拜。你随便走进一家草原人家,就可能看见一两件与狼有关的物件,常见的有儿童佩带的狼牙项链,或者是老人手里把玩的当地称作“嘎拉哈”的狼后足距骨。这些物件,在北方少数民族中传说可以辟邪防灾。因此,这些民族的人们对狼非常崇拜。这也是狼的文化属性对这些民族的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世界上保护狼的呼声越来越高,已经引起了很多曾经有狼分布国家的重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上世纪70年代就成立了“狼专家组”,起草了 《狼保护宣言》,一些曾经有狼分布的国家也先后开展了保护和恢复狼种群计划。我国自然科学界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已经认识到了狼在生态链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疆、内蒙古等森林草原地带开始注重保护狼。我国已把狼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在狼文化研究方面,我国已经有专家学者、作家进行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比如《狼—孤傲的守望者》、《狼图腾》等专著都受到读者好评。今天,我们在这里成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狼文化专业委员会,举办“与狼共舞话生态书画展”,研讨狼的生态作用和文化意义,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狼,正确认识狼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狼的保护和繁育。我们在认识狼的积极意义一面的同时,还要看到狼的疯狂残酷的一面,预防和制止狼对人和牲畜生命的侵害。狼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后,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和专家学者们应研究挖掘狼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用狼文化的积极面提升人们的意志,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加促进我国狼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服务。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的狼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保护狼工作又开启了一个新开端,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在这一全新领域里,有所作为,不辜负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对我们保护工作者的期望!
谢谢大家。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