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左)与棒棒一起干活。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身着军装的何苦。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一根竹棒,一卷粗麻绳,一双胶布鞋,一年来,何苦每天都带上自己标准的“棒棒装备”,站在重庆最繁华的解放碑商圈等待“生意开张”。何苦39岁的年纪,在“棒棒”中已属稀有。但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竟是一名正团职转业的军官。为何会放下钢枪,拿起棒棒?何苦说,这是他另一种追梦的方式。
帅气棒棒抗100斤货 一口气走2公里
39岁的何苦身高约1.8米,浓眉大眼,体格健壮,站在“棒棒”堆儿里显得格外醒目。因此,总是站不了多久,何苦就会等来期盼中的“召唤”。
五一路口的一家涂料店是何苦的老主顾了。他经常让何苦帮忙送腻子粉和装修元件到洪崖洞。一天,经过简单地交谈,双方以10元的价格成交。不过几十秒的时间,何苦就将两大袋腻子粉打包,用扁担挑了起来。“两袋腻子粉加起来,超过100斤。”何苦告诉记者。
挑着担子,何苦的步子迈得特别地快,涂料店的员工要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从五一路到洪崖洞,有两公里路。两人边走边聊,途中何苦没有歇息,看上去丝毫不费劲。
收货的店家在六楼,上楼时,何苦的脚步明显慢了下来,步伐变成了Z字形。“这样走比较轻松。”何苦说罢,开始喘起粗气。员工劝他休息一会,他却怎么也不肯。“越歇就越累,还不如一口气担上去。”成功将货物送到后,何苦已满头大汗。接过对方递来的10元钱,何苦才靠在门柱上休息了一会儿。
“第一天,也走过这条路,当时觉得这两公里好漫长。”何苦感叹地说,这样的路,他已经走了365天了,也走出了“成就”。
当“棒棒”这一年,何苦拍出了全国首部自拍体励志纪实片《最后的棒棒》。
这个帅气棒棒竟是部队正团级干部转业
看着自己的徒弟何苦已能独当一面,老黄一脸得意。“还以为他只是来体验生活,干一两天都走了,最多坚持一两个月,没想到这一年都过去了。”老黄说,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部队的正团级干部,转业后竟然来当棒棒。
原来,何苦在18岁就入伍,先在吉林一军团服役。“先是当侦察兵,后来就当报道员。”何苦回忆说,从小就爱好写作的他,在当报道员期间“如鱼得水”,好几篇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因为工作出色,何苦由士兵直接提干,并成为专职的宣传干事。
2007年,何苦从吉林调入重庆,依然从事部队的宣传工作。“还去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当过学徒,参与过汶川抗震救灾等大型任务的采访。”说起在部队里经历,何苦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2014年1月,已是正团级干部的何苦毅然决定脱下穿了二十年的军装。“我身边的战友们,全是硕士毕业,感觉自己已经跟不上年轻人的创新意识。”何苦说,自己的决定并非心血来潮,虽然离开了军营,但他却没有放弃自己“透过镜头看世界”的梦想。
感受“棒棒精神” 也用镜头记录“棒棒精神”
何苦说,棒棒在他的人生中从小就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他才会如此关注棒棒这个群体。“我们家在奉节一个小乡村,小时候,我的梦想就是要进城见见世面。”何苦说,因为当棒棒能进城,所以,他还想过长大后去当棒棒。
何苦对棒棒的第一印象,是来自《山城棒棒军》。“当时,我还在吉林。看了家乡的这部电视剧,笑得前仰后合。同时,他们‘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精神也深深植入我的脑海,对山城棒棒的敬仰之情也越来越深。”
回到重庆后,何苦每天上下班都能遇到一些干活或找活的棒棒。但他发现,随着重庆交通日益完善、有车一族的增加,“棒棒”越来越少。“棒棒们自立自强,吃苦耐劳,靠自己的劳力挣钱吃饭,踏踏实实追梦,这样的‘棒棒精神’不能消失。”因此,何苦决定转行当“棒棒”,并为他们拍一部纪实片,将“棒棒精神”用镜头保存下来。
说干就干,何苦请来21岁张焱,帮他拍摄。“小伙子学习能力挺强,我们见面第一天,我教他用摄像机,当天就学会了基本操作。”何苦告诉记者,他选择张焱更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一身腱子肉,看起来能吃苦。“我想要的是最真实的记录,与艺术无关,所以拍摄是个力气活儿。”
找到帮手后,2014年年初,何苦的棒棒生涯就开始了,《最后的棒棒》也开拍了。(记者 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