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21名儿童,在一年时间里均被幼儿园老师不同程度的殴打、恐吓。4月28日,10多名被打孩子的家长拿着孩子的伤情诊断书,聚集在位 于北京市朝阳区清苑路的幼儿园讨要说法。朝阳区教委表示,将成立专门的调查组严查此事。朝阳区警方则将涉嫌打孩子的刘姓女老师带走调查。(4月29日《新京报》)
这位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已明显背离了幼儿教育的初衷与目标,甚至涉嫌违法。此等恶性虐童事件不是孤例,近年来,多地幼儿园问题频出,令人担忧。 有媒体梳理,2010年至今,见诸报端的幼儿园恶性事件有40多起。其中包括教师性侵、猥亵幼儿、虐童、违规喂药等。在这些恶性事件中,侵害和虐待儿童的 基本都是本应该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陪伴者、呵护者的幼师,其间原因无疑值得反思。每次出来此类恶性事件,园方以及教育管理部门给出的理由几乎一致:是个别幼师缺乏师德,最终的处理结果往往是将当事教师辞退了之,个别施暴严重者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然而,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背后远远不仅是师德问题。
从一系列被曝光的虐童事件看,涉事的幼儿园基本都属于民办幼儿园,有不少还缺乏办学资质。在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紧张、供求失衡的现状下,民办幼儿园的出现无疑缓解了这样的状况,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民办幼儿园准入门槛低,相关部门监督不到位,使得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部分民办幼儿园的开办者 将办园作为牟利的方式,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运作,为了压缩办学成本,招聘教师门槛较低,人员更换过于随意和频繁,在师职培训上投入较少,教师的收入也相对较 低。幼师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将幼儿当做宣泄情绪的出口。而学前教育机构过于商业化,将幼教事业看成逐利生意,也不会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一些地方政府 有关部门对幼儿园的设立、审批到日常运营,把关不严,监控不到位,出了事情草草处理,往往于事无补。
民办幼儿园成为虐童重灾区,暴露出幼儿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民办园很少能享受到政府财政支持,要担负自负盈亏的教育风险。在这样的办学压力下, 民办园很难得到良性发展,更有不少远离了教育公益性、育人性的目标。用“市场化”的幼儿园来应对民众公共教育服务刚需,必然弊端丛生,儿童则成了市场供需矛盾中的最大的“牺牲品”。
要杜绝幼儿园虐童事件,提高学前机构的办学水平,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合格的幼儿园,基本满足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引入社会力量办学并不代表没有监管、放任自流,相反,政府要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需要为民办园的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建立起有力的监管制度。而在发生虐童事件以后简单化地辞退当事人、关停相关幼儿园就了事,只能算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举。(沙洲)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