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资讯 > 媒体:坑老骗局频出是全社会的耻辱

媒体:坑老骗局频出是全社会的耻辱

2016年10月19日 15:15:30 来源:羊城晚报 访问量:147 作者:阅尽
  骗子从不会放过任何行骗的机会。微信勃兴,骗子亦迅速将“阵地”搬到了微信群。近日媒体曝出以“民族大业”为幌子,专事坑老的骗局。设局者通过微信群对老人们洗脑,声称国家解冻数以兆亿元计的“民族海外资产”,只需报名缴纳少量手续费,即可获巨额善款。

  其实,这类把戏已流传多年,但过去骗子以一对一的传统方式行骗,影响有限。而今,借助微信传销,骗子动辄拢聚起几百人。骗子们也深谙老年人心理,参与者半军事化管理,活动包装得也“很正规很神秘”,充满“民族大业”的神圣与正义感,引人入彀。许多老人深陷迷局,甚至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有人被骗去数万钱财仍执迷不悟。

  前不久,安徽淮南警方破获了一个此类诈骗团伙,逮捕18名犯罪嫌疑人,案件涉及30余省市上万名受害人,涉案金额达1亿多元。

  不能不佩服一些骗子对行骗目标的精准捕捉。在近年形形色色的骗局中,老年人不幸成为上当受骗的“高危群体”。从免费体检推销五花八门的营养品、药品,到吹得天花乱坠的“高回报”理财产品、投资入股等,不少老人多年的积蓄换成了终身也吃不完的“养生补品”;有的甚至四处举债“投资入股”或购理财产品,以致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事实上,在旁观者看来,许多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漏洞百出,但见多识广的老人们却像吃了蒙汗药般频频中招掉入陷阱。曾有调查显示,九成受访者都认为老年人易中骗子的圈套。或正因如此,各种诈骗团伙也竞相把老人视为首要“营销目标”。老人不仅易中招,还往往偏执固执,家人提醒不听,他人劝阻不理,有时连警察出面都难阻挡得住,直至钱财尽失,方痛悔万分。

  历经岁月磨砺,阅历丰富的老人却又最易上当受骗,看似不合情理,却有着内在的逻辑。家庭少子化或空巢,令老人备受冷落,略施关爱与甜言蜜语便让老人敞开胸襟,以身家相许;与社会脱节,又令老人对新技术和“奇技淫巧”缺少识别能力,很容易被忽悠;许多老人困守孤寂的晚年生活,急欲找寻精神寄托,也正中宵小之徒下怀。总之,面对急遽变化的社会,老人或不适,或迷茫,或恐惧,处于实实在在的弱势地位。

  造成当下这种难堪的现实,固然有老人自身原因,但更多也映衬出从家庭到社会,对老人晚年生活的关爱和制度救济的缺失。爱老敬老乃中国社会的优良传统,不期然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的老人却成了诈骗犯罪的重点关照对象,这实在是整个社会的耻辱。

  对最弱势的群体施虐,是最卑劣最无耻的行径。但仅仅以道德教化约束行骗者,无疑是与虎谋皮。对于社会来说,最弱势的群体总是身处“险境”,轻易受到伤害,这本身就暴露出社会治理的疏漏。因此,对形形色色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活动,必须强化有效打击。尤其是像微信等新兴媒体,更应发挥平台自身的优势,强化风险防范与阻断机制,绝不为诈骗提供便利平台。总之,对这类诈骗活动,既要保持惩处的高压态势,亦要在技术平台上釜底抽薪,使其无藏身之所。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阅尽)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