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资讯 > 包饺子剪窗花 时隔73年马旭老人回家过年解乡愁

包饺子剪窗花 时隔73年马旭老人回家过年解乡愁

2020年01月17日 08:00:38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访问量:840 作者:郝欣 韩伟
包饺子、剪窗花、扭起木兰特有的“爆花鞭儿”……
时隔73年 马旭老人回家过年

马旭、颜学庸和木兰的亲人一起包饺子。

  昨天,赶在小年前一天,马旭、颜学庸夫妇回到木兰县,时隔73年后与家人一起过年。老人说,心头那浓浓的乡愁,这次得到了尽情释放。坐在老家的热炕头上,老人激动地流下泪水:“我真舍不得我的这个家。”

  手持彩棒

  马旭和乡亲扭起“爆花鞭儿”

  过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远方的亲人回家。冰城人表达内心喜悦的方式有很多,但有一项风俗肯定包含在内,那就是扭起欢快的大秧歌。

  昨天10时30分,木兰百姓在木兰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扭起木兰特有的花棒秧歌——“爆花鞭儿”,迎接马旭、颜学庸回家。

  说起“爆花鞭儿”,那可是木兰县一绝,也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跳这种花棒秧歌,要手持中间挖空、内穿铜板、两端系上彩绸的彩棒,彩棍击打身体和地面爆出有节奏声响,因此得名“爆花鞭儿”。为迎接马旭回家,来自木兰县多个乡村的“爆花鞭儿”秧歌队组成“联队”,拿出了压箱底的绝活儿。

  眼见家乡的大秧歌,马旭坐不住了,她拉着老伴儿走下车,也扭进了秧歌队伍里。“二老秧歌扭得真地道!”看着两位老人手握花棒扭得那叫一个带劲儿,来迎接老人的乡亲们不住赞叹。

  为啥秧歌扭得这么好?马旭老人透露了秘密:“别看老伴儿是重庆人,但我经常教他东北大秧歌,扭起秧歌就能想起家乡。会扭大秧歌才叫地道的东北人。”

  昨天下午,马旭、颜学庸再次来到木兰县人民小学,孩子们用童声合唱、少儿拉丁、情景小品等精彩节目欢迎两位老人。“知识能改变未来,希望你们赶快长大,当好接班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临别之际,老人又把殷殷嘱托留给家乡的孩子们。

  包饺子剪窗花

  马旭:“我真舍不得我的这个家”

  冻梨、冻柿子摆上桌,大红的福字贴上墙,在老家木兰县建国乡建国村李国宝屯,马旭的亲人们提前两天就开始逛大集、备年货,把老宅装扮得年味儿十足,迎接远方的亲人回家。

  “奶奶,您可算回来了,全家十几口人激动好几天了,都盼着您回来,赶紧进屋。”马旭的侄孙马春龙早就守在院门口,看到老人回来,他赶紧迎了上去。

  亲人团聚本有说不完的话,可马旭回家没聊几句就干上活儿了。看到家人在给她包饺子,老人也坐在热炕头上伸了手。“猪肉芹菜馅的,我就好这一口,现在吃喝都不愁,日子真是越过越幸福。”老人一边包饺子,一边和家里人聊着家常。

  饺子下锅了,老人也不闲着,拿起剪刀剪起了红窗花。“窗花代表日子红红火火,小时候一到过年,妈妈就手把手教我剪窗花,我到现在也没忘。”马旭回忆起母亲,禁不住红了眼圈。

  猪蹄、皮冻、黏豆包,一道道农村家常菜摆上餐桌,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饺子也出锅了。四代同堂,马旭、颜学庸和晚辈们围坐在一起,吃起了温馨的团圆饭。

  “过完春节就要春耕了,你们要种好地、多打粮,多给国家作贡献。”老人一边吃饭,一边嘱咐家人。

  时光仿佛定格在这个温暖的时刻。回到魂牵梦绕的小乡村,看着满屋的亲人,老人撂下碗筷泪水涌了出来,她动情地说:“我真舍不得我的这个家!”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