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收心之日。今天跟大家讲的话题是:文明。假期几天来我每天都在关注央视 《与文明同行》栏目和其它媒体报道假期的新闻。我们可以小结一下:在天安门广场,环卫工人首日收走3.5吨垃圾;在深圳某景区,5万陶瓷小人被游客拔得所剩无几;在桂林市园博园,许多人肆意在景区内的格桑花地里践踏拍照……伴随着“十一”黄金周集中出游,一些游客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再次大煞风景。各种 “不文明”让集中出游变成了对景点的集中伤害。而一些游客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不文明的瞬间已经被媒体和网友曝光上网,变为了被围观的对象。
面对这些陋习劣行,在批评和脸红之余,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这些被批评了多年的“老毛病”年复一年如影随形,难以摒弃?文明出游,是一道考验游客素质的“考题”。假日出游观赏名山大川、历史古迹、美丽风景本是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最佳选择。而真正美景是由人和景点共同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游客的文明表现是一幅更高境界的无形“美景”,它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成果的精神转化。因此,在观赏美景的同时,游客更要塑造文明的“观景意识”和“观景形象”,实现人与景的和谐统一。
出游在路上,就把最美的你留下来,让出游成为行走的正能量,别留下丑陋的脚印。社会如舞台,幕布分出了前台和后台。与后台私人空间里更多的随意性相比,在前台公共空间里,往往需要人们多遵守一些社会规范,维持一种文明的社会秩序。出门在外,你的一言一行将代表你的形象;出国在外,你的一举一动更是代表中国人的形象。
“人生于天地之间,需合天地之道,需遵人间之义”。让出游成为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中国文明的美好诠释。还是那句话:与文明同行,传播正能量。出门看世界,世界看中国,您做到了吗?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