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金牛山战斗纪念碑。
抗战时期的罗炳辉。
1941年皖南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对华中各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妄图继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事端后,彻底打垮新四军。为粉碎日军的阴谋、保留并发展主力部队,新四军第2师师长罗炳辉经过长时间构思和演练,探索出一套以伏击和运动游击为特色,涵盖纠缠、阻击迟滞、扰乱、歼灭等内容的独特战术——梅花桩战术。
该战术的特点是将部队适当打散,分别部署在3至5处,其阵型如同梅花瓣般围绕中心纵深分布。面对日军采用的分进合击战术,梅花桩战术有效避免了被集中打击的风险。通过分散部署,使敌军难以锁定大规模目标;通过部队间的紧密配合,又能迅速集中兵力对敌进行致命打击。梅花桩战术在新四军中推广实施后,很快取得超出预期的显著效果。
首试金牛山 初战显神威
“新四军,真正强,抗日救国的好榜样。金牛山上又打了大胜仗,布下天罗和地网,杀得鬼子汉奸没处藏;势如破竹的‘梅花桩’,杀伤他四五百,活捉他几十双……”这首至今仍在六合传唱的歌谣,记录的正是1941年4月罗炳辉率领新四军第2师主力,在金牛山一带首次成功运用梅花桩战术的战斗。
金牛山,位于六合县东北部,距县城40余里,其四面山河环绕,南侧与峨眉山遥遥相对,两山间丘陵起伏、洼地密布、村落众多,为隐蔽部署兵力提供了极佳条件,是理想的歼敌战场。为有效歼灭日军,罗炳辉决定在这里采用梅花桩战术,他巧妙地将部队按照梅花桩阵势分散部署。其中,第5旅第15团布置在大井赵一带,派遣1个连在郑家集周边活动,1个连在长兴集周边活动,负责警戒六合及金家集方向的敌军,并以班为单位成梅花桩式分段活动,一旦发现敌情立即阻击并报告;旅直属队驻扎在泉水寺、癞子山一带;第4旅第12团团部布置在金牛山南侧的大陈庄,所属3个营也遵循梅花桩阵势布局。
4月16日夜,驻扬州及周边地区的日伪军700余人,携带轻重武器,乘车抵达谢家集后又转向樊家集。17日清晨,敌军分为两路进攻,一路直指新四军第2师第12团团部所在地大陈庄,另一路向第12团第3营驻地厉马庄逼近。得益于罗炳辉事前精心布置的梅花桩战术,日伪军未能对新四军构成有效包围,只得沿田埂匍匐前进尝试隐蔽靠近。当日伪军接近新四军阵地时,被一支执行流动巡逻任务的梅花桩小组发现,随即引发战斗。
罗炳辉立即命令向日伪军开火,经过5个小时激战,至中午时分,日伪军已无力发起攻击。第12团乘势反击,歼敌大部,残敌仓皇而逃。此战共击毙日军200余人、伪军300余人,随后新四军乘胜追击,收复老子山、龟山等此前被日伪占领的据点。金牛山战斗不仅展现了新四军的勇猛,也实践证明了罗炳辉创立的梅花桩战术在迷惑、扰乱、迟滞和伏击日伪军方面的显著效果,为游击战术的发展贡献了新的实战经验。
布阵桂子山 痛击日伪军
1943年初,中共中央华中局及新四军军部由苏北迁至淮南盱眙县黄花塘。2月,成立淮南军区,领导机关由第2师的指挥机关兼,罗炳辉接任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
8月,驻南京及六合县的日伪军约800人,开始对六合地区展开季节性“扫荡”并抢粮。14日,敌军在八百桥地区进行烧杀抢掠,计划进一步“扫荡”四合墩地区。针对此种情况,罗炳辉命令第5旅第13团在八百桥与四合墩之间的桂子山一带采用梅花桩阵势布兵,迎头痛击下乡抢粮的日伪军。桂子山在黄花塘东南面,是一处重要门户。
17日清晨,日伪军400余人向四合墩方向推进,途中遭遇第13团侦察队。侦察队且战且退,诱敌深入桂子山。第4连在无名高地,第5、第6连在丁家山头,均筑有简易野战工事。9时许,一场争夺山头的战斗激烈展开,日伪军利用火力优势发起强攻。第4连多次夺回阵地,第5、第6连也成功击退敌军多轮进攻。随后,第13团第1、第3营及旅特务营增援到达,多路冲锋,将日伪军压缩至桂子山下的几个小村子里。21时,残敌趁夜潜逃。此战,共计毙伤日伪军300余人。
次日,南京的报纸在显著位置刊登一则新闻:皇军在桂子山遭遇新四军围攻,伤亡很大。几天后,桂子山战斗在扬州街头巷尾广为流传,说书人将此次战斗编成评书:“此次桂子山战斗,鬼子2000多人,新四军只有一个团,敌众我寡,新四军桂子山头获大胜,毙伤日伪军300人,靠的是梅花阵。”此战后,日伪军不敢再轻举妄动,路东根据地局势渐趋稳定。
大战占鸡岗 桂顽人马翻
占鸡岗战斗,是梅花桩战术在实战中取得的又一重大胜利。桂系军队(以下简称桂顽)第171师,作为蒋介石在淮河南岸“剿办异党活动”的鹰犬,经常配合日伪军向新四军背后捅刀子。1944年11月,日伪军近万人对路西根据地发动“扫荡”,桂顽第171师第512团团长蒙培琼率部跟随其后,企图配合日军进攻。在我军民的有效抗击下,日伪军退却,而退至蒋集的蒙培琼部意图挑战新四军。
新四军第2师第5旅旅长成钧,洞察此次桂顽的行动为我军提供了绝佳的歼敌机会。他决定采用点式梅花战术,诱敌至占鸡岗,利用地形优势和防御工事将其歼灭。点式梅花战术是罗炳辉在梅花桩战术基础上,经过实战检验和调整后进一步提出的。点式,就是部队摆好梅花桩阵势后,由引诱分队将敌引至预设阵地,引诱分队的行动即为点式。
成钧命令侦察队队长董正海率领1个便衣排,逼近桂顽驻地蒋集,执行诱敌任务。董正海率领的便衣排成功完成任务,使蒙培琼误判我军部署,直接深入至占鸡岗。新四军主力已依据点式梅花战术,在占鸡岗周边布置完毕。成钧命1个主力营扼守主要阵地,与敌展开激战,吸引敌4个精锐主力营全部粘在我占鸡岗正面阵地上,待敌军精疲力尽、陷入困境时,命令我军两翼包抄,全线发动攻击,一举活捉了蒙培琼,歼灭桂顽4个主力营及部分伪军2000余人。后来,陈毅对占鸡岗战斗给予高度评价:“一次歼灭广西军4个营,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占鸡岗大捷,也使罗炳辉创立的梅花桩战术的威力再一次得到实战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