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升级换代的历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历史的特写
日前,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历史性地突破400亿大关。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红利,给中国电影业带来的,不仅有市场的繁荣,也有对未来“黄金时代”的进一步期待。
中国电影今天的繁荣,跟中国持续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紧密相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总结产业化改革经验时,特别强调了树立国有和民营一 视同仁思想的作用。诚如所言,从好莱坞用《真实的谎言》敲开中国市场大门,到华谊兄弟等民营公司全面介入电影产业链,电影从过去的相对封闭和保守,变成了 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行业。
自2003年全面推进电影产业化以来,不仅票房实现了从10亿元到400亿元的数十倍增长,更有银幕从不足2000块到接近3.1万块,影院数量从千余家到超过6200家,观影人次从7000万到11.4亿的巨大成绩。中国电影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投资的增长,也给中国电影作品拓宽了提高水平的空间。对于电影人来说,过去这些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国产电影与进口片“共舞”, 品种和品质都突飞猛进地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不少低水平的“烂片”,因强势资本进入中国影院。正因为票房总量的打底,最近几年电影评价不 再“唯票房论”,欣赏水平与创作水平水涨船高,国产电影开始扎堆出现“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有调查显示,国产电影观赏性、思想性、传播度三大指数均位于 “比较满意”的高位及以上水平。伴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国产电影引发的持续热议,伴随着《山河故人》等人文艺术片的意外火爆,自愿为国产影片宣传的 “自来水”群体出现,成为肯定中国电影的最好评语。
展望未来,大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或许会产生更多促动效果。2015年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电影的“大数据”元年,标志性事件就是10月份广电总局实 时票房数据平台上线。官方权威数据统计开始做到每日更新,艺恩网、猫眼电影等一批专业网站提供的数据也日渐专业,再加上电子票务、网络大电影等一大批新兴 行业不断涌现,整个影视行业的生态链都发生着重大变化。
有人说过,如果新型智能文明是土地,数据就是滋润土地的河流。趋于透明完善的体系,体现出更多公平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更好实现制作决策的理性以及资本利用的高效。如今每一个观众的喜好,都可以通过电影评分系统传递给市场和创作方,未来的中国电影,唯有更贴近群众、更承接地气、更呼应市场,才能在更紧密的创作与传播互动中,找到质、量齐飞的路径。
可以说,中国电影升级换代的历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历史的特写。《一代宗师》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一念既出,万山无阻”。今天的中国电影人就站在巨大风口,笑看风起云涌,投入经济转型的时代潮流,再去赢得中国电影未来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0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