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宣资讯 > 中国正能量网 || 古书画中的节气|大雪:九峰雪霁与断桥残雪

中国正能量网 || 古书画中的节气|大雪:九峰雪霁与断桥残雪

2022年12月06日 23:00:55 来源:中文宣三百 访问量:433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今日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节气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之日虽没有飘雪,但阅读与雪有关的书画印,也算是一种“补偿”,仍可感受到雪之境、雪之美。和大雪节气最相配的名迹,莫过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此外,北宋 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等历代书画均是不可多得的雪景山水名迹。


“大雪”节气和大雪未必同时来临。即便“无雪”,也只是“局部地区”,因为中国版图实在太大了,历史实在太长了。看看,单单这节气有关的诗书画印,便令人叹为观止。大雪之日虽没有飘雪,但阅读与雪有关的文字,与雪有关的书画印,也算是一种“补偿”,仍可以感受到雪之境、雪之美。



东晋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和大雪节气最相配的名迹,莫过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这件手札位列“三希”之一,是王羲之写给友人“山阴张侯”的——此四字原本在信笺封面,后被摹在同一张纸上。全札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钩挑波撇都不露锋芒,由横转竖也多为圆转笔法,结体匀整安稳,显现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在于体势优美:“体”是指结字的形状和姿态,“势”是指笔画产生的律动感,以“快”字为例,左右相向的两部分存在呼应关系,“夬”的右肩略微高耸,末笔右顿,调和了倾斜的姿势。“雪”字也有类似情形,上部向左倾斜,末一横画收笔有向右下的笔势,由此调整了字的重心。这些变化都很自然,使得这短短的三行具有变化丰富的美感。后世赵孟明显受到此件作品的很大影响。读古帖就是这样,忽然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定睛之后可能似又非似。这种敏锐的感觉非常重要。偶然的灵感火花,可以促成艺术的创新求变。



北宋 黄庭坚《雪寒帖》(又称《致明叔同年尺牍》)后人与前人书法之间的渊源,除了临摹之外,主要是来自于内心的某种期许,有时甚至不惜着意去营造。清代陆润庠有一件集字联“花径埽晴当晚雪,桤林移雨接春湖”,乃元代郭翼诗句,笔法接近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只是一为“快雪”,一为“晚雪”。全联笔意清雅,书卷气扑面而来,与后来的白蕉,笔意有几分相似处。有鉴于此,书法的创新被称之为“戴着镣铐跳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人的作品总是有前人的影子。今时今日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想摆脱这一点。不过,这就好比想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不切实际。有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越往后求变的难度越大,各种干扰性因素越来越多,沉不下心,无法深入。面对求变空间渐为前人“占领”的状况,只有不断深入,才有成功求变的可能。这是一对矛盾。然而,只有直面矛盾,解决矛盾,而不是逃离。



北宋 蔡卞《雪意帖》说到蔡卞,立马就会想到蔡襄和蔡京。同是姓蔡,莫非有什么关系?蔡卞乃蔡京之弟,王安石之婿。熙宁三年(1070)与蔡京同年登科。与蔡京编撰《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各二十卷。《雪意帖》写道:“卞拜覆。雪意殊浓,甿亩大洽,殊为可庆。蒙赐答诲,尤以感慰适行首司呈贺雪笏记,似未稳,试为更定。如可用,即乞令写上也。不备。卞拜覆。四兄相公坐前。”蔡卞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笔势飘逸,圭角稍露,自成一家,尤长于大字。此札笔法圆健遒美,笔画有惊人之力,结体潇洒而紧结,气度不凡。《墨林快事》赞其书“胜于京,京又胜于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


北宋 范成大 《雪晴帖》


北宋 范成大 《雪后帖》南宋大诗人范成大,有《雪晴帖》和《雪后帖》传世。《雪晴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存在暗合,约书于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冬,因帖有“雪晴奇寒”而得名,《雪后帖》则是“表雪后奇寒”而命名。范成大书法学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融合之后而能运用自如,形成了个人风格,字里行间蕴含宁静恬淡的气韵,反映了他对典雅一路书风的追求,字外功深厚,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书卷气,就像他的田园诗一样,恬静淡泊,余音绕梁。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载:“石湖以能书称,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遂,而道劲可观。”宋元时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期。学中国山水画,必须立足宋元,这已经是共识。五代荆浩开创了“全景山水”,至北宋初关仝、范宽、李成,臻于完善。南宋四家都身在宫廷画院,虽然马远和夏圭构图有“一角”和“半边”之别,但整体上都注重法度,严谨工致、细腻精美,依然是宫廷画气息。元代绘画则大相径庭。元代文人隐迹山林,惟以书、画寄兴游心,自适其志,聊以自娱,倡导“援诗入画”、“援书入画”,以书法的笔法和写意的手法作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不为法缚,以写胸中逸气。山水画恰恰适合营造这种意境,由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主流。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所绘的是北方冬日山川雪后壮美景色。画中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成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真实生动地表现了雪后山川的磅礴气象。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之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以此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



北宋 王诜 《渔村小雪图》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是一幅以渔民生活为题材的雪景山水画。此图笔法精练,墨色清润。以墨笔勾皴和水墨晕染为主,在山石、树木、芦荻顶端敷粉或描金,表现了小雪过后的渔村寒意中尚有阳光浮动的景象,水天处以水墨加螺青烘染,表现了寒溪的清澈和天色的空濛,江天寥廓。景物微罩于薄雪轻雾之中,一派初冬季节的萧索气氛,并充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南宋 马远 《晓雪山行图》南宋马远《晓雪山行图》描绘的是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的情景。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觉到雪天寒气逼人。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钩勒,施以水墨渲染。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下笔爽利果断,方硬而有棱角。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枝条劲健,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极强的画面空间感。




明 蓝瑛 《溪山雪霁图》明代蓝瑛《溪山雪霁图》整个画面中:远处是层峦迭嶂,悬崖峭壁,山顶披上雪装,白雪皑皑,山顶部荒草疏落。中景为乱石连绵,山坡间杂树丛生,树木枝干挺拔。近景坡石堤岸下为宽阔的溪流,河中杂有碎石,最下部有几棵穿天的松柏,松树阑珊,枝叶茂密。树下坐着一位身穿红袍的长者,独自在观赏溪山的雪景,怡然自得。

GREAT SNOW








END




扫码关注



责编:朋天岳

监制:魏良鹏



中文宣服务热线

400-0027-300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