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藏共有6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已有11人离世,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也将面临丢失。为此,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经启动首批10位国家级高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
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与其他民族不断交流和相互吸收与促进的漫长历史中,创造和发展了别具特色的灿烂文化。目前,西藏自治区国家级非遗项目达89项,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西藏非遗传承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增至68人。
据阿旺旦增介绍,目前,该中心已经完成西藏4位国家级高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传承历史、精湛技艺等方面的记录。据介绍,该中心邀请非遗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采访人,深入到传承人的工作、生活中,挖掘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
从17世纪传承至今的囊玛舞蹈,经过漫长的发展,从服饰到表演的动作细节悄悄发生着改变。许多年轻的舞者看似跳的是囊玛,在一些老人眼中却又不是。80岁的拉萨囊玛舞蹈传承人罗布曲珍的母亲也曾是囊玛舞者,从小对拉萨囊玛舞蹈耳濡目染。在刚刚完成的采访中,详细地记录了囊玛舞者应着什么样的服饰,什么颜色的服装,应佩戴什么样的头饰,材质的大小尺寸等内容。
在该项工作中,分别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进行记录。阿旺旦增表示,已经完成的4人资料,先作为示范资料,等待下一步的审批,如果存在不足还将对其进行完善补充,剩余6人的记录工作预计2016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