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专访:《澳门日报》董事长 发挥新闻舆论作用 坚定宣传爱国爱澳

专访:《澳门日报》董事长 发挥新闻舆论作用 坚定宣传爱国爱澳

2014年12月18日 15:02:46 来源:人民网 访问量:873 作者:人民网
  •                                    专访:《澳门日报》董事长  

  • 发挥新闻舆论作用 坚定宣传爱国爱澳


  • 主持人

      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人民日报、人民网强国论坛、澳门日报、澳广视“庆祝澳门回归15周年”系列访谈节目。今天我们访问的嘉宾是澳门日报的董事长李成俊先生,董事长您好。

  • 嘉宾李成俊

      您好。

  • 主持人

      听说您是澳门特区基本法的起草委员会的委员,参与了特区政府的筹备工作,能不能请您给我们谈谈您对“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理解和体会?

  • 嘉宾李成俊

      这个题目很大,如果从15年来,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澳门的实践来说,应该是成功的,起码 可以说取得初步的成功。因为澳门这十多年来经济都是向上的,可以放开来讲,澳门已经初步进入了小康社会,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澳门跟15年前的经济发 展、居民安居乐业,应该是好得多。所以,我讲“一国两制”是成功的,是对马列主义的一个创举。今后有些地方也可以运用。澳门发展下去,应该一年比一年好 的,我对有这个信心。

  • 主持人

      您当时参加基本法起草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故事?

  • 嘉宾李成俊

      澳门基本法起草的时候,因为有香港基本法在前,所以总体来讲是成功的。我们大家第一个感觉,我们对法 律政策知道得很少,对国内几个老的法律专家,我们很敬佩,他们真的是我们的老师。当然,中间也有一些小分歧,不大。主要当时有些葡人,我们广东人叫做土 生,这一批人有意见,不但要保存他们的利益,还有很多应该废除的东西要,他们都要保留。当时的主教林家敬(同音),这个人很开明,会后他在喝咖啡时我说, 他们实际上要求的利益很少,你不能不仅把旧政府的利益全部接管过来,还要新的,这是不能接受的。

  • 主持人

      他是土生葡人?

  • 嘉宾李成俊

      不是,他完全是中国血统的,林主教,他跟我喝咖啡的时候说的。我说你也可以将这个意见摆出来,他说有些太尖锐的问题,我要有所保留。所以,整个来讲,虽然有一点争拗的东西,应该说是还是顺利的。

  • 主持人

      您是澳门日报的创报元老,澳门日报是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当初创办的时候,一定是很多困难、曲折,有没有什么小故事跟我们分享?

  • 嘉宾李成俊

      要说困难,一定有。最大的困难,我说就是怎样贯彻方针政策,有些事情是我们创刊初期,当时国内这些热 火朝天的大跃进,思想上,包括当时的领导恐怕追不上,说叫照搬,可以讲是教条主义,国外有什么,我们也要搞什么。国内天天念毛主席语录,我们的报上也印上 毛主席语录。我说这样的话读者是不一定看的,这句话他们听起来就很不高兴的。所以,发行量一直是高高低低,创刊初本来有一段时期是高的,后来一直很低,教 条的东西太多了。后来大家不断地总结,有关的领导也提出,有一些国内的事情,国内外要有区别的,不要报道海外去,这个意见很好。国内外、境内外有区别,国 内搞阶级斗争,对资本家有一些比较激烈的动作,我们就不要报道。对于有一些问题,我们内部都有争论。比方一个记者报道澳门学习毛泽东思想,地点就是在中华 总商会,当时一个最大的资本家,就是何贤,何厚铧的爸爸,他口袋里带着一个语录,记者写回来有工商界、教育界、体育界,有很多界都来学,有些人就讲把工商 界删掉,我看稿纸、大样,我说还是要按照真实的情况报道。

  • 主持人

      要根据澳门的情况出发。

  • 嘉宾李成俊

      要根据海外、境外的情况出发。国内当时老实讲,对工商界过火了一点,跟解放初的共同纲领有点不同。我 说这以后角色很难办。办一份当地的澳门的报纸,你这天天挂个长途电报去香港,问那几个大报,什么是头条,又问南方日报,我说这样下去倒不如办一份人民日报 澳门分销处就好了,就是很怕人家骂。宁左勿右,困难在这里。最后连广东省委书记区梦觉(音)都说了,书记对人讲,我要看广澳的东西太多,澳门的报纸,现在 都没有时间看了,也没有什么好看了,弄成这样的局面。所以,教训是很重的。

  • 主持人

      后来就调整过来了。

  • 嘉宾李成俊

      后来我们总结,我一句话,大家都比较激动,我说我们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人力,设备比较起来也不算落 后,弄得现在第二位、第三位,我心痛,不知道大家感觉怎么样。有些人说,以前姚文元说的一句话,只要正确的,少也无所谓。我说如果正确的东西,少没有人 看,这个少就要研究了。所以,大家思想上都很触动。我就反对照搬,我们一定要有手段,然后达到我们的目的,手段不是硬塞,群众的觉悟没到这个阶段,你要硬 塞进去,这个宣传是失败的。

  • 主持人

      您原来是东江纵队的老战士,为什么后来会弃武从文,想到去办一份报纸?

  • 嘉宾李成俊

      这段历史有些人搞不清,我在东江纵队不是参加武装斗争的,我是办政权机关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队伍比 较大了,它后来发展到有9到10个支队。一个支队如果充分配备,差不多有一千人,十个支队就有一万人。我当时在地区是在南部,粤北地区武装人员多。那时候 我在路西区,铁路以西,叫广九铁路。实际上后来才知道这个地区,大部分都是保安,到那边去报纸,政权机关报。这个政权的头头是谭天杜,这个老人很有名的, 他是政权机关的政府主席,这份报纸是油印的,这是新大众报。我实际上在这里当采编,后来斗争得很残酷,这个负责人,总编姓徐,叫晴天的晴,但很多人将这个 “晴”搞错,写成徐日青他后来也无所谓了,就成徐日青了。这个人很好,他亲自跑到香港买白报纸,本来我们大家都懂的不能踩到路轨,但他踩到了路轨,结果日 本人的机关枪扫射过来,他就牺牲了。

  • 主持人

      他踩到路轨了,后来就被日本人打死了。

  • 嘉宾李成俊

      他要跨过铁路去买报纸,本来这些事情让别人去也是可以的,但是他自己亲自去。这下报纸就没有领导人 了,当时还没有决定谁继承他的位置,也没有派人来。大家说你当组长,暂代也好了,上面有事开会传达都你去了。作为组长,要开明,这样我就去了。这是在东江 的这段时间。我1944年最早是在中山的,在中山的时间没有在东江这么长,在中山我是搞宣传队。这是武装宣传。因为日本人伪军有些很多,我们都有人去的, 我们往上建立游击队,建立一条乡村,一个镇,一个小乡村,就在祠堂里演抗日的报告文学、报告剧本,临时的,这个宣传队叫什么名字呢?也没有定下来,有些人 叫“留声”(同音),这是以后的事,当时还没有这个“留声”(同音)的,这段在中山也不是参加武装斗争,当然,有武装保卫,实际上保卫的武装也的不算多, 大概一个中队,一百人左右的戒备。日本人的习惯,晚上不出来的,不敢出来。

  • 主持人

      我们再说一下澳门日报,澳门日报几十年一直是坚持爱国爱澳,如果说澳门和内地有矛盾的时候,或者是支持和批评特区政府的声音同时出现的时候,一般澳门日报如何来把握处理呢?

  • 嘉宾李成俊

      我认为,爱国爱澳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不是无条件的,这样的话,群众不高兴,我理解是这样。如果国内现 在出现有个别的贪污腐败的现象,我们不但要报道,要切入,而且可以发表评论,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不是替他掩饰一些缺点。共产党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它原来 在延安时也不是这样的,后来进城以后,共产党做了了大量的工作,但一些人在思想上开始腐化,这是早在进城之前,毛主席就讲过的,所以我们同样要报道,同样 要反对这些腐化的不正派的东西,对特区政府也是一样。

  • 主持人

      您现在平时接触互联网吗?

  • 嘉宾李成俊

      会看一下,看得不多,现在可以看的东西太多了。互联网这些科技项目,信息上有一个很大的飞跃,应该好 好的利用它。因为有些人害怕一些年轻人看什么,我的主张是开放。有些负面的不正派的东西,你要相信年轻人是会分析的,不要弄到好象关在房间里面,一点点杂 音都听不到。相信他们有分析的能力,他有抵抗西化的能力,都也可以看,我一向是这样主张。
      我们编辑部回归前,香港有一些经常造谣的报纸,我们同样订回来,也不设禁区,所有编辑都可以拿来看。

  • 主持人

      相信大家的判断力。

  • 嘉宾李成俊

      对。

  • 主持人

      有人说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会消亡,有一天会被互联网取代了,您怎么看?

  • 嘉宾李成俊

      我看不用有这个恐慌,它确实有点影响,这是事实。纸媒,我很有信心,会永远存在的。

  • 主持人

      您对纸媒有信心,认为它会永远存在。

  • 嘉宾李成俊

      对。如果两个国家谈判,最后签订协定,到今天为止,都不是在电脑上大家按纽签字,都是要纸来签下去。 书也是这样的,书籍,我看也有很强的生命力,今后还是要出版。比方说绘画,现在画的品种比以前多了,但是我们几千年的国画一样能生存,作为一个品种,它自 己也应该有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不会消灭的。这是我的看法,不知道对不对。印度,很奇怪,印度本来软件生产在全世界是很有名的,但印度这几年我看一些资料, 纸媒体的发行量还是增加的。

  • 主持人

      问您最后一个问题,您作为一个澳门人,觉得澳门最有魅力的特色是什么?让一个外地人到澳门来,您觉得澳门最好的地方是什么?

  • 嘉宾李成俊

      不要强加于人宣传,强加于人是最不好的,首先要看他有什么要求,是什么样的人。我觉得普济禅院很有特色。鸦片战争以后,有一个中美望厦条约就在这个地方签的,当时有美国有一些人员提出来出几百万将两个石台石凳买回去。

  • 主持人

      有一个石台石凳,当时是签中美望厦条约的,美国人要几百万收回去,结果没有卖给他。

  • 嘉宾李成俊

      后来我跟这个禅院的管理大师说,你千万不能卖掉,多少钱也不能卖,就放在这里,他也同意了。你不要被暂时的利益蒙上眼睛,如果你卖掉了,你将来历史上就没有了你的名字。我看这个东西是可以看的。
      澳门这个地方虽然小,但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还有叶挺将军的故居,新四军军长,他在这里也住了好几年。当然一般人都去看大三巴牌坊,这个也可以看,澳门虽然小,历史上文物不少的,算起来也不算少。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