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能量网 | 石林: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新四军音乐家
2024年07月29日 08:10:30 来源:记忆泰州 访问量:655次
作者:陆敏 朱菲
石林,原名石树中,1920年12月出生于泰州南门蓬莱巷内。1939年参加新四军,长期从事部队文艺工作,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转业,先后任江苏省文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等。石林是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新四军音乐家。在烽烟万丈、战歌震天的抗战征途中,他创作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这些歌曲唱遍大江南北,唱出了新四军铁流东进的磅礴气势,唱出了抗日军民绝地反击的吼声,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魂。
少年时期的石林,忧国忧民,满怀赤忱之心,上下求索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1938年夏,石林与李进等进步青年发起成立“泰州抗战剧社”,先后排演《张家店》《放下你的鞭子》《汉奸的头》等抗战戏剧,经常在泰州城区、姜堰、塘湾、樊川、小纪、溱潼和新四军驻地大桥、嘶马等地演出,雄壮激昂的抗战歌曲激发城乡群众的强烈共鸣。有一次,石林、李进、叶德华3人在泰州城隍庙演出《放下你的鞭子》,观众被剧情深深感染,纷纷把铜板往台上抛以示支持,掷上台的铜板把演老汉的李进的鼻子都打破了,盛况可见一斑。1939年春夏之交,石林参加泰县北乡游击队,在泰县北部开展抗日活动,后辗转加入新四军。1940年7月,苏南新四军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在塘头整编后,东进黄桥,石林担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部秘书。石林的创作之路伴随着戎马生涯而起步。1939年,年仅19岁的他创作了歌曲《保卫美丽的山河》,发出了誓死保卫祖国的第一声呐喊。青年时代的石林,善于引吭高歌,发音圆润、清脆,其情充沛、其态潇洒,演唱时常爱把手插于军裤两边兜中,或随情之所至自如挥舞。他在抗日烽火中逐渐成长,先后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题材多来源于前线的战斗生活。他穿过枪林弹雨,负过伤,曾日夜跋涉冲出重围,战场在哪里,嘹亮的号角就吹响到哪里,他的歌曲就谱到哪里、唱到哪里。这期间,他写下《海上行》《我们是翱翔的海燕》等笔蘸血泪、旋律铿锵的广为流传的作品,极大地鼓舞了前线战士的士气。1943年春,日军纠集大批兵力对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兼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所在的如东、南通、海门、启东地区进行“清乡”,妄图摧毁新四军建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4月初,日伪从江南运来大批毛竹,在“清乡”区边缘修筑竹篱笆作为封锁线,区内增筑据点、检问所,刀枪林立,老百姓必须手持“良民证”才可通过,稍有怀疑便被捆绑起来,押上炮楼,遭受酷刑。“竹篱笆,硬分家,南边田,北边家,粮田荒芜没法种,种好的粮食吃不到它。”这首民谣是对日伪在“清乡”中构筑竹篱笆危害人民的真实写照。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中共苏中区第四地方委员会发动群众,开展多次小规模的破拆行动。当时石林正随新四军部队驻扎在如东苴镇季家园,离“清乡”区不到十里。为配合反“清乡”斗争,他构思创作了歌曲《江南竹》:“江南竹,长又长。青的青来黄的黄。庄稼人家都需要,好编篮子好编筐。可恨敌伪野心狼,挖空想出毒主张。排排竹子千万恨,运到苏北来清乡。沿着河,傍着路,筑起封锁线,打起篱笆障,抽丁抢粮食,百姓苦难当。苦难当,苦难当,苦难当,有主张,加入民兵队,拿起刀和枪,打破封锁线,拔掉篱笆障,大家合力反清乡。”在反“清乡”动员会上,石林教唱了这首歌,全场无不动情,歌声嘹亮、激愤。人们声泪俱下,边唱边呼喊口号:“坚决不准插篱笆!”一首《江南竹》燃起了战斗的火炬,如雷的歌声化为英勇斗争的火焰。7月1日夜,新四军一师三旅旅长陶勇、政委姬鹏飞率主力到封锁线上反“清乡”,数万民众被动员起来,砍篱笆,锯电杆,割电线,挖公路,整个封锁线上人声鼎沸。“放火烧篱笆啰!”号令一下,只见星星之火在黑夜里闪烁,瞬间变成滚滚浓烟,火光冲天,燃烧的篱笆宛如一条弯弯曲曲望不到头的火龙。日伪军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妄动,眼睁睁地看着竹篱笆被破拆殆尽。“火烧竹篱笆”的成功,打破了日伪所谓的强固封锁线,吹响了全面反“清乡”的号角,延安《解放日报》把这一斗争称为华中军民创造的“辉煌的英勇奇迹”,《江南竹》这首歌也深深印入了千百万群众的心间。多年后,根据地的老人们还会在茶余饭后津津有味地向后辈谈起这段历史,并轻声哼起《江南竹》。
1943年9月,石林随部队驻扎在如东苴镇季家园。白天他忙于各项事务,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在小屋的灯下静心创作。这间小屋既是秘书处也是石林的创作室,被他称为“十步小屋”,他还写了四句话贴在小屋案头:“十步小屋,一门千里,轻言进来,高声出去。”这是他创作过程的生动写照。当时抗日根据地的中学教师很少,有一段时间,组织上安排石林在如皋中学开展学生工作,校长吴天石鼓励他创作一些歌曲教给学生学唱。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无数事实,就像一幅幅画,浮现在石林眼前。石林心潮澎湃,把对党的热爱和对革命斗争的亲身感受,把群众的心声,化作铿锵的旋律、满腔的激情,《我们高声歌颂中国共产党》由此产生。《江苏音乐》1980年第4期登载的《我们高声歌颂共产党》词曲
“我们高声歌颂中国共产党,二十二年来,你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方,你指导着斗争,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你领导着革命,争取着人类的解放。千万人的眼睛,向着你仰望,千万人的喉咙,向着你歌唱。我们高声歌颂中国共产党,我们高声歌颂中国共产党。二十二年来,你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方。你像浓雾里的朝阳,发射着辉煌的光芒。你像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航行的方向。千万人的眼睛向着你仰望,千万人的喉咙向着你歌唱。”歌曲写好后,石林首先在师生群体中教唱,他郑重地说:“这是我们自己的歌,我们只能用生命去唱!”随着学生和其他会唱的群众流传,这首歌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唱开来,华中、华南等地军民唱着这首歌走向征程,共产党员唱着此歌忠诚地宣誓。人民呼唤,心声歌传,《我们高声歌颂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心声。这首脍炙人口的抗日经典歌曲,紧凑简练,饱含深情,唱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唱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历史必然。1944年12月中旬,石林奉命离校归队随军南征。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首歌被多次传抄,直到1980年,石林将传抄稿中一些讹误进行了修正,并将词曲发表于《江苏音乐》,形成这首歌较为固定的版本。抗战胜利后,石林随军北撤,调至华中军区文工团。解放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他两度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1949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军)文工团团长,创作《铁骑队》《前进,常胜军》等充满革命激情的歌曲。抗美援朝时期,他创作的歌曲《春风解冻冰河响》在朝鲜战场广为流传。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