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乌瑶 张瑾娴
72岁的卜仝恒生活在中国西部山区,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他至今仍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今年卜仝恒种的17亩黑豆滞销,所幸电商帮他解了围。这也是他第一次知道“啥是互联网”。
卜仝恒告诉记者,同村像他一样的村民还有不少。卜仝恒的家在中国少数民族边疆省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麻地沟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常驻十几户村民均为留守及孤寡老人,是当地出名的贫困村。在这里,老人们世代为农,一辈子“靠天吃饭”,生活条件艰苦。
中新社记者在走访时发现,近年来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农村牧区贫困老人的生活也在悄然改变。
“与年轻人相比,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都不易改变,对农作物的市场供需、价格等信息也不灵通。种地不仅没有好收益,有时候还会赔钱。现在,除了完善保障制度、定期发放补贴等传统扶贫方式,我们利用日益发达的电商网络帮他们把好东西卖个好价钱。”和林格尔县经信局电商办主任鲁伟说道。
“我不懂上网。不过有帮扶干部经常上门和我们沟通,还有专人来拉走我的东西拿到网上卖。”麻地沟村年过花甲的卜三挂也尝到了甜头。
对于在网上卖东西这件事,卜仝恒既新鲜又高兴。“三千斤豆子没几天就卖完了。以后打算网上能卖啥我就种啥。”
据了解,目前和林格尔县已被国家商务部、财政部评为中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卜仝恒所在的村也因此受益。
“下一步我们将引导贫困户改变种植结构,通过电商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帮助贫困人员尽快实现脱贫。”和林格尔县经信局局长魏斌说道。
地处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的苏尼特左旗与蒙古国共有数百公里的国境线,今年78岁的那·道力金奶奶也是贫困户,只有90多只羊、1.1万亩草场。今年她同样沾了互联网的光,把羊卖到天猫电商平台。“卖了10只,比卖给屠宰厂多500块(元人民币)呢。”
那·道力金奶奶告诉记者,她是在周围牧民的帮助下,加入当地的牧民合作社才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合作社监事会有一个小伙子。只要老人说一声,小伙子就会上门帮忙。”合作社社长刚照日格说。
“那·道力金奶奶是我们旗年老体弱的贫困户之一,让老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苏尼特左旗扶贫办副主任松布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