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道德讲堂 > 魏良鹏:道德讲堂(五十二)让好人越多越好

魏良鹏:道德讲堂(五十二)让好人越多越好

2017年09月14日 11:50:12 来源:海外网 访问量:140 作者:魏良鹏

W020140905266687382463.jpg

马刚和他的孩子们在一起。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名言,告诉我们,做好事,做善事,需要有一颗恒爱之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像雷锋那样,做好事习以为常,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里。

中央文明办曾表彰了一批这样的“中国好人”。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马刚。这位出生在项城一个普通家庭,一名曾经的少林武僧,在香港表演武术的老师,现在,是一名慈善学校的校长,照顾学生们的饮食起居,教孩子们武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农民工好校长”。他并不是“高大上”的那种英雄人物,但其可贵之处,就是坚持做善事,12年,打工养校,资助500多名儿童,绝非一般的坚持,需要心中有慈爱,但又非简单的“慈爱”二字可为之,“慈爱”的背后,是他回报社会、关爱他人的一份“责任”担当。马刚的担当“责任”何来?当然离不开良好的家教,要多行善事,乐于助人,尊敬师长,遇到挫折时要以德报怨,母亲从小教育他,并身体力行,在他心中播下了善良和慈爱的种子。当他在外事业有成,回家看到家乡一些留守儿童常年得不到父母的疼爱,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便毅然决然,不惜投资,办学校,勇担社会责任,为家乡的留守儿童、贫困孤儿建造起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园。慈爱,本身就是一份社会责任。可以说,无论你富贵贫贱、做官为民,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责任”的呵护,父母的抚养,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关爱,他人的帮助,没有人可以独立于社会生活与“责任”之外。责任于每个人,既有得到的权利,也有付出与回报的义务。助人为乐,仁者爱人,马刚就是这样一个最懂得感恩、回报与付出的“责任者”。“校长”、“慈父”、“农民”、“孝子”这些头衔,既是人们对他慈爱人性的褒奖,也是对他“责任”担当的最好注解。

“我确实失去了很多,但我收获了感恩,传递了善爱。”“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要倾尽一生精力来多行善举,感恩社会,回报我的家乡!”这就是马刚对12年付出、打工办学、资助500多名儿童的切身感受。慈爱,其实就是对社会的感恩与无私回报,是一份大写的“责任”。学习马刚,就要学习他这种对社会的责任担当精神。(魏良鹏)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