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不就是国歌嘛,作者田汉,作曲聂耳,几乎尽人皆知,怎么还有原创一说?若知缘何,得从笔者探访国歌由来说起。
84年前,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面对灭族灭种的威胁,历来有血性的中国人,冲破蒋介石当时的不抵抗政策,大义凛然,揭竿而起,毁家纾难,举旗抗日,宁可为国捐躯,绝不当亡国奴。
随着近代史上声名赫赫、彪炳千秋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兴起,诞生了多种曲调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义勇军军歌。正是其中一首系国之魂的义勇军歌,后来被改成《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首义勇军歌,凝聚着民族魂、中华志,最早为民族自救而召唤,为全民抗战而呼号,一直是激励炎黄热血儿女抗战的最强音,伴随着中国人民走过了14年艰苦卓绝 的战斗岁月,最终取得了抗日的胜利;随后,又以中华民族威武不屈、昂扬向上的精神,成为中华儿女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政治能量。
然 而,从1931年义勇军歌诞生到现在,这支最终取得庄严历史定位的《义勇军进行曲》,唱了几十年,多数人却只知道1935年对它进行改编的词作者田汉、曲 作者聂耳,并不晓得我们国歌其实是有其母本来源的,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来源于义勇军的进行曲。那么它来自那支义勇军队伍?是义勇军的哪首军歌?歌词是怎 样的?曲调又如何?原创究竟是谁?他们是怎样的人?军歌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创作诞生,并如何演变成国歌的?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笔者带着这些疑问对国歌追本溯源,发现国歌及母本的诞生、形成、定位,就像多灾多难的祖国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曲折过程,它不仅燃烧着反侵略的正义之火,也饱含着中华民族的血与泪。
未曾遗忘 执着追寻
历史悠悠,风云变幻,为了缅怀先烈,祖国人民未曾遗忘义勇军可歌可泣的抗日壮举,一些热心人士不断执着地求索,追寻着国歌的原创。
调 查显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士揭竿而起,纷纷组建义勇军、自卫军、救国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民众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此时,抗战歌曲也应 运而生,最早唱响的有《血盟救国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告武装同志书》和《辽宁民众自卫军军歌》等,统称为抗日义勇军军歌。
2005年10月1日,《抚顺日报》刊载一则报道,历史研究工作者白凤羽在全国最早撰文,向世人正式宣布抚顺市发现了我国一首义勇军歌,该歌应为国歌的原创即母本,同时刊登了与国歌十分相近的歌词。
差不多与此同时,全国许多党军史研究部门、新闻、出版单位,也相继发表或出版不少新闻调查与书籍,考证国歌的由来、《义勇军进行曲》改编创作经过等,其中《中华读书报》的一篇文章,对于国歌来源记载比较详实、准确、公允。
2007 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将领牺牲录》一书,介绍抗日将领孙铭武、孙耀祖(又名孙铭宸)时,记述了1931年10月中旬,“孙铭武、张显铭、孙耀祖在 起义前夕,在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歌”,并发表了这首军歌的歌词。
2009 年5月11日,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之际,知名收藏家詹洪阁公开了大量与《义勇军进行曲》相关的珍品史料。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委党校教授王建学据此提出,并经过多位权威学者实地走访得出结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源头的确在辽宁。参与论证的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洁表示,1933 年2月底,远在上海的聂耳来到过建平县的朱碌科镇,慰问驻守在那里的辽宁抗日义勇军骑兵部队。在朱碌科,他看到了义勇军血战突围归来,重整旗鼓以励再战的 景象,这是“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的现场实录,对他的进行曲创作有着重大影响。
2009年9月25日,国歌纪念广场落成暨国歌展示馆开馆典礼,在上海市荆州路举行。展示馆的陈列品证实,国歌源于1935年《风云儿女》电影插曲,是由田汉的歌词《军歌》和聂耳谱写的《进行曲》,结合成的《义勇军进行曲》。
几乎同时,辽宁省桓仁县宣布,《义勇军进行曲》是依据1931年诞生于桓仁的《告武装同志书》和《辽宁民众自卫军军歌》等素材提炼、加工而成。2007年以来,当地政府已将桓仁列为国歌原创素材地,作为城市品牌向外推介。
最 近,又有人论说锦州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地。1931年9月27日,高鹏振在辽西黑山正式成立“镇北军”,明确提出“抗日救国”的方针。10月 10日听取并接受北平抗日救国会领导的建议,决定将“镇北军”改名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并宣布誓词,该誓词应当视为国歌的来源。 2009年11月11日,作者余音在《中华读书报》撰文探求《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来源时认为,该歌词应改编自清原县《血盟救国军军歌》,并刊登了军歌歌 词。随即光明网对该文进行了转载、中新社发了通稿。
2014年9月3日,《抚顺晚报》发表署名杨沛霖《烽火中,“起来,起来”的怒吼》的文章,记述了在清原县中寨子村如何发现了《血盟救国军军歌》:“当年孙家大院里不时有歌声响起,像民歌高亢悲哀,像进行曲雄壮有力,有一股让人站起来杀鬼子的劲儿。后来才知道那是在教唱《血盟救国军军歌》。”
清原中寨子孙家大院,戴礼帽看书者孙耀祖。
2014年抚顺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出版了《抚顺民国往事》一书,市政协主席张敏作序,书中介绍了义勇军将领孙铭武、孙耀祖兄弟创作《义勇军军歌》的经过。
2014年12月13日,《红潮网》有作者评论说:“孙铭武、孙耀祖这两位兄弟是最早参与义勇军抗日军歌歌词创作,也就是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国歌》。他们无愧是义勇军歌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奠基人。”
1933年孙耀祖与侄儿孙治平在北平东北抗日救国会留影
2015年4月5日抚顺新闻网发表署名孙大光文章《抚顺:中国最早义勇军军歌诞生地》写道:“每当人们唱起国歌都会情不自禁表情庄重,热血沸腾。但殊不知,人们对国歌的耳熟能详还不仅如此,在国歌之前,有几个年轻人曾最早写出义勇军军歌。”
这些记载,从多方面、多角度证明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有其母本及原创的,而且对原创进行了有价值的追寻、发现与考证。
我 们知道,当年《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身在上海,在为以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战斗生活为背景的电影《风云儿女》写插曲歌词之前,没有在义勇军中的生活经历, 也没有到东北抗战前线实地采访过。可是有记载,那时担任《抗战日报》主编的田汉,在北平采访拜过辽宁民众自卫军司令唐聚五,此时作为自卫军总参议、义勇军 歌创作者的孙耀祖正与唐聚五同在北平,田汉可以通过唐、孙直接收集到《血盟救国军军歌》这一素材。当然,无论怎样《血盟救国军军歌》、《告武装同志书》 等,都不能属上抗日将领的名字。因为那时国民党政府和租界当局明令禁止宣传抗日,在一切出版物上“抗日”都被删为“××”。这给原创的考证带来难度,但是 读者完全可以通过对当年义勇军歌的比较,很容易得出自己的判定。
清原最早发现的《血盟救国军军歌》唱道:
“起来,
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奋起杀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起来!起来!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桓仁《告武装同志书》洋洋数千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团结起来”、“哪能甘心作亡国的奴隶”、“要知道现在是中国存亡的关头”、“不畏炮火……,冒着弹雨直进”。
《辽宁民众自卫军军歌》唱道:“光荣,光荣,我军战胜。民众为后盾,主义做先锋,以少击众敌,败叶扫秋风,抗日军民是英雄。为我民族求生存,尝胆卧薪,才能奠定锦绣的辽东。”
通过仔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主题、结构,还是遣词造句,田汉最初的《军歌》歌词主要取材于《血盟救国军军歌》。《军歌》的原词是:
“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把血肉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每一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
可见《血盟救国军军歌》歌词是田汉的《军歌》及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基础,《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比《血盟救国军军歌》更凝练、更形象、更具时代意义,影响也更大。
《告武装同志书》、《辽宁民众自卫军军歌》等歌词,与《军歌》及其《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太直接的联系。
为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不久辽宁省抚顺市及清原县举行国歌原创研究论证会,出席会议的有从事社科、党史、文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宣传、档案部门领导和烈士家乡代表、义勇军抗战烈士的遗属,济济一堂,依据史实回忆论证。期间,笔者还与一些与会人员探访了血盟救国军举义和军歌原始创作地、访问了当地历史老 人。
省社科院在清原县举行国歌原创论证会
论 证会上,辽宁省社科院副院长王平鲁认为,抚顺义勇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歌词是《国歌》的母本;白凤羽确认抚顺义勇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歌词就是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主要来源。论证还认定国歌的原创应是民政部2013年公布的我国300名抗日英烈第一名的孙铭武、孙耀祖及张显铭烈士。抚顺市委宣 传部副部长张良玉说:清原中寨子村可定为“国歌故乡”,要加以宣传和固化。
2014 年12月18日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在给孙耀祖孙子孙滦宁的信中写道:“回首往事,正是因为以您祖辈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国家今天的繁荣富强。历史不会忘记,国家不会忘记,抚顺的人民更不会忘记孙铭武、孙铭久、孙耀祖这些革命先烈的功绩,我们定会遵循 英雄脚步奋勇前行,把先烈的英雄事迹转化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推动城市转型振兴,建设幸福美丽抚顺的强大正能量,让英雄精神薪火相传。”(待续)
(撰文:《人民日报》原资深记者魏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