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书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书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018年10月19日 11:00:2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访问量:367 作者:朱天曙

朱天曙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实体研究学术机构——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日前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成立仪式。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名家作品展现场。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艺术门类。

  汉字象形与抽象的特征是中国书法创造力的源泉,在简化象形、突破象形、从象形到抽象的过程中,中国书法的艺术风格不断多样。中国书法中象形与抽象的统一,构成了中国书法表现的独特魅力。

  

  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

  由于汉字和毛笔的特殊性,中国书法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笔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表现书家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意味。中国书法有黑白、大小、长短、精细、刚柔、浓淡、枯润等因素,经过书法家的艺术处理,使中国书法生动多变,和谐统一,气象万千。“目尽尺幅,神驰千里”“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都在中国汉字书法艺术中得到体现。可以说,书法是中国艺术的重要源泉之一。

  中国书法不仅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在国际文化传播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隋唐以来,中国书法对东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西方,书法是较晚被人们认识和了解的中国艺术。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对抽象艺术的接受和理解的深入,许多西方画家在作品中表现了受中国书法影响的痕迹。

  美国著名收藏家顾洛阜这样评价中国书画:“它们是这个世界最古老并仍在延续的中国文明的灵魂——因为它们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书法的国际传播角色

  当代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越来越频繁,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法国、墨西哥等国家与地区的交流日益增多。

  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为特色的国际型大学,现有近万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目前,北京语言大学已形成书法文献与书法史方向博士,书法文献、书法创作与中国书法国际传播方向硕士,书法学本科和留学生书法教育“四位一体”完整的中国书法高等教育学科体系。

  2010年,北京语言大学成立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致力于中国书法篆刻的创作和研究,在中国书法高等教育、艺术研究和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日前,中国书法国际传播实体研究学术机构——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成立仪式,研究院将以“研究中国书法,闳通文化视野,推动国际传播”为宗旨,开展各类书法创作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传播活动。

  “老师,为什么要用墨写”

  就具体的留学生书法教学而言,书法课兼顾了两方面的任务——汉字教育和艺术教育。如何教留学生学书法,蕴含着很大的学问。

  在笔者看来,首先,要厘清外国人到中国学书法究竟要学什么?作为书法课老师,教书法还不同于教汉字,中国书法的基本笔法是开门基本功。可以说,离开了笔法就不是书法教学。

  如何选用合适的书法教材,从中体现中国书法的基本精神、技法、历史、理论等这些基本要素,值得研究。每个学校的特点不一样,培养学生的目标也不一样,很难有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学校教学目标的教材。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外国学生用的是中国毛笔、中国宣纸,但是写出来的作品和书法却颇有距离,成因就是“笔法”的运用。我们要向外国学生讲授书法基本的执笔和用笔方法,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讲授写汉字和学书法的差别。我有一名意大利学生,他虽然用毛笔写字,但字写出来直来直去,没有笔法。在与他详细讲解了中国书法的提、按、顿、挫、中锋、侧锋等方法之后,他进步很快。

  其次,对来华留学生的书法教育也要因材施教,不同国家的学生对书法的理解并不相同。 有一位学生曾经问我:“中国的书法为什么要用墨写,而不能用蓝墨水或者用颜料呢?”这虽然是常识问题,但对于外国留学生,却因为没有文化背景作为基础,就都成了重要的新问题。在东亚范围内,例如日本,学生对书法的了解就相对多一些,常用的书写工具对他们而言也不陌生。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无论是从书法教学本身,还是从学习书法的学生这两个角度,都需要根据不同国家来华留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来进行调整,教学手段上也要分出侧重,避免模式化。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