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记忆 > 中国正能量网 | 许光达:共产党人的一面明镜

中国正能量网 | 许光达:共产党人的一面明镜

2025年05月08日 06:50:30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访问量:589 作者:李要军

共产党人的一面明镜

■李要军

1955年9月27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元帅军衔及勋章典礼,在中南海紫光阁西边的国务院礼堂举行了授予将官军衔和勋章典礼。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军衔、勋章是对开国将帅们艰苦卓绝、功勋卓著革命生涯的充分肯定。他们受之无愧却淡泊名利,有的推却,有的谦让,有的自请降衔。这当中,许光达因为3次提交降衔申请,被毛泽东誉为“共产党人自身的一面明镜”。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如果追问许光达何以成为共产党人的明镜,首先要说“信仰”二字。许光达原名许德华,后来改名“许光达”,寓意“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必达光明的彼岸”。当蒋介石举起反革命屠刀,许光达身边不少黄埔军校同学退出了共产党,但许光达坚决表示“死不退出共产党”。

后来,由于个人负伤、敌人追捕等多种原因,他几次与党失去联系。无论九死一生,还是颠沛流离,他都做到不找到党不罢休。1927年南昌起义前夕,许光达奉命从九江赴南昌参加起义。到达南昌时,起义部队却已经撤离,同行的几名党员不知如何是好,许光达坚定地说:“党指给我们一条光明的大道,我们决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找到部队。”冒着生命危险,他终于在江西宁都赶上起义部队。有人问:“为何追败军之师?”他答:“虽败犹荣。”又问:“这不是去送死吗?”他答:“虽死犹生!”

“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生死面前,许光达这面明镜让我们看到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信仰,什么是共产党人的舍生忘死。1932年1月,许光达在战斗中中弹负伤,子弹距心脏仅有几厘米。当时,苏区医院条件有限,几次手术都无法取出子弹。后经党组织安排,他辗转到苏联接受治疗并进行军事学习。

如何用权,许光达亦树起一面明镜。有一次,组织上考虑到他多次负伤,还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为他购买了两个沙发床,他坚持自己照单交了钱,并撕掉了发票。他说:“这是自己用的东西,又能买得起,让公家报销是不合理的。”

治军严治家亦严。1952年,中央决定军队一大批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许光达的妻子邹靖华本可继续留在部队,他却动员妻子响应党的号召,带头转业到地方工作。

1955年八一建军节,当许光达得知自己将要被授予大将军衔后,身经百战、戎马倥偬的他却感到惶恐不安。他从德、才、资、功等方面反思自己,认为对革命的贡献少,而党和人民给自己的荣誉及待遇太高。

军衔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在全军这次军衔评定工作中,绝大多数干部秉持一个态度: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授什么军衔就是什么军衔。但也有个别干部因为“肩上的豆豆”闹情绪。毛泽东不乏讽喻地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然而,看到许光达在降衔申请书中写下,“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面请降衔。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毛泽东激动地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500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500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许光达这面明镜,是矢志不渝跟党走的明镜,是清白家风不染尘的明镜,是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的明镜,是“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的明镜。我们用这面明镜照一照自己,就会在对标对表中少一些孤芳自赏、自以为是,多一些见贤思齐的奋起直追、自我净化的警醒,永葆共产党人应有的高风亮节、浩然正气和政治本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