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江门8月23日电 题:广东台山村中设宴“侨”见乡味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非常感谢!今日‘好好肴’(台山话,指佳肴丰盛)!大伯这次从美国芝加哥回来煮肴祭拜祖先,还煮80多席宴请亲朋好友和村中的叔伯婶母、兄弟姐妹,破费了!”近日,广东台山市斗山镇一参加村宴的村民现场感谢主家时说。
自古以来,宴是迎来送往中人们交会的舞台,宴席是烹饪的极致,常有超越食物的深意。在台山,设宴被当地人称为“煮肴”“摆酒”“请酒”或“整酒”,其中在村设宴的乡味最浓、乡情最深,独具江门侨乡地方特色。
“以前,村里每逢煮肴,要通过到各家各户借的方式,来凑齐所需的盘碗、桌椅等物。后来,发动海内外乡亲捐款购置一批物资,放在祠堂专供村集体使用。”台山四九镇永和村村民黄先生透露,“祠堂被升级改造为文化楼那年,众多海内外乡亲携家带口赶回参加剪彩仪式,记得当时煮肴在村场中就摆了好几十桌。”
“在台山,除了婚嫁喜庆、小孩弥月、老人祝寿、新屋入伙等要煮肴之外,华侨华人回去探亲、祭祖,一般要煮‘发财肴’宴请亲朋好友;有新移民顺利抵达国外,首次寄钱(台山俗称‘回头银’)回去的,要煮‘还福肴’祭拜祖先。”现居美国洛杉矶的台山乡亲谭先生表示,如今有些人讲究档次喜欢到酒店摆酒,但他觉得回村煮肴气氛更浓、菜肴份量更足,大家吃饱还有得“择篮”(台山话,打包的意思)。
“在农村,最初期的做法是主家派人去购买煮肴所需的食材,并找一两个口碑较好的‘掌勺人’过来负责烹饪,村中的叔伯婶母帮忙准备桌椅、清洗盘碗、处理食材、端菜上桌和负责清场。”台山四九镇上湖村村民李先生介绍,该村有村民曾邀请一酒楼团队在村场设寿宴168席招待前来向老寿星祝寿的亲朋好友。相比之下,酒楼师傅们现场烹饪菜肴的质量和安排上菜的效率都比以前村民自发性的分工合作高出很多。
在台山,可提供上村煮肴服务的酒楼、餐厅、团队各镇(街)都有,当地人多数会根据其出品的稳控性和在地方的口碑来作为选择的关键。
“今年海外很多华侨华人回台山探亲、祭祖,我们接的单中有不少是华侨华人回来补办婚宴喜酒或煮‘发财肴’的,最近多数到冲蒌、斗山、三合、四九、深井等镇上村煮肴。”台山冲蒌镇华东楼餐厅负责人伍树波表示,他认为食材靓、出品好、价格实惠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上村煮肴的口碑和服务非常重要。
“我记得去年斗山镇西乔村一个月内就邀请我们上村煮肴三次,正是口碑好、服务好、出品好所致。”伍树波透露,如今有些办酒席的主家对菜肴的品质比较讲究,需提供按位上的原盅炖汤等菜式,“目前按位上的原盅炖汤最高纪录是1500多盅,团队仅准备炖汤的过程就需3个多小时”。
“以前村里有喜庆煮肴,来帮忙张罗的村民至少在主家吃上两三天。煮肴前一天,几乎附近所有的村民都‘吊起锅盖’(台山话,指不用煮饭)来帮忙清洗盘碗桌椅,并听从主家安排落实煮肴当日的分工,当天晚饭主家多数会安排煮菜果饭(油饭)或煮咸汤圆犒劳众人。煮肴的次日,主家还会安排煮上几桌犒劳帮忙收拾手尾工作的叔伯婶母。”现居法国里昂的台山乡亲许先生说,在村煮肴既能加深村民之间的感情,更让后辈们牢记祖辈根的所在之处,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