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神州视点 > 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

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

2018年03月19日 22:23:19 来源:光明日报 访问量:217 作者:靳晓燕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02日 10版)

  博物馆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因为有了记忆而厚重,一个民族也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忆而得以延续。新春,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今年的新春走基层,博物馆就走进了我的视野。

  过大年,走进博物馆,最大感觉就是人多。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相比,西安碑林博物馆安静了许多。会有游客聚在某个特别有名的石碑下,听导游讲解,旋即又走开了。因是,待他们过去,我便走近再细细端详。即便涉猎不深,从斑驳的石头中也可感受到那份亲近的喜悦。

  更多的是与这些碑石擦肩而过。直到发现该馆研究馆员路远著的《碑林语石》——尽管文中涉及石刻时代、作者、真伪、入藏情况、内容考证等专业问题,但作为小众的金石学研究在路先生笔下生动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从后记中得知,路先生的研究不属于任何一级的课题、项目,完全是属于个人的精神活动。“我会由衷地羡慕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的研究人员,他们申报研究课题,批准立项后有专项科研经费,成果出版又有出版经费。但愿有一天,博物馆也能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可操作的课题管理制度。”写下这些话,还是2010年,那年他60岁。8年过去了,不知是否有了改变。

  终一生择一事。定格在路先生记忆中的是王子云先生:是老人佝偻着身体,是他抖动得几乎握不住笔的手。而这位王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参与了中国第一所高等美术学院的筹建,是中国艺术考古的开拓者。

  路先生在书中写到:“退休后,我还会继续翻动碑林的书页,还会诉诸文字,直到有一天自己厌倦了,或者翻不动、写不动了。”与一本书不期而遇,与不曾相识的先生们相遇。再次与沉默的石碑对望,依稀可见矗立背后的那些倔强、淡然的学人身影。

    (本报记者 靳晓燕)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