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兵的母亲”
1959年,戎冠秀参加全国劳模大会并获得奖章。资料图片
80年前,有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被授予“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她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2009年9月,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她就是戎冠秀。
1937年10月,日军进犯河北省平山县。11月,刚刚建立不久的晋察冀第4军分区移驻到平山县小觉镇。相继而来的八路军在平山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们不但建立了抗日政权,还组织建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人民团体。家在下盘松村的妇女戎冠秀立即被唱着抗日救亡歌曲的八路军吸引了,她对丈夫李友说:“我也想为八路军做事。”
这年,戎冠秀的丈夫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她也加入了妇救会。开会时,八路军女干部提倡妇女解放,戎冠秀第一个表示支持,带头扯掉了裹脚布。在她的带领下,全村妇女都不再裹脚,不但解除了妇女的痛苦,也解放了生产力,更多妇女积极投身抗日活动。1938年2月,戎冠秀加入了共产党。不久,她当选为下盘松村的妇救会主任。
9月,下盘松村驻进了军分区的供给部和被服厂。戎冠秀作为妇救会的主任,事事带头。她和姐妹们一道为八路军做军鞋、运送物资、救护战场下来的伤员、帮助军属干活……
不断发展壮大的晋察冀根据地,像一把尖刀插入敌后,严重威胁着日军的运输线。从1939年冬天开始,日军纠集大量兵力,多次对北岳区进行残酷的“扫荡”。每次反“扫荡”,戎冠秀都带领妇救会的姐妹们支援部队作战、运送伤员、送饭送水……
1942年秋天,八路军和乡政府的人一起来村里动员百姓参军。戎冠秀知道后,立即带着自己的丈夫和3个儿子去报名。她对八路军干部说:“我有3个儿子,都报上名,验上哪个哪个去!要是不嫌我老伴年纪大,让他给咱八路军喂马。”在她的带动下,当地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竞相上战场”的热潮。
1943年秋天,日军再次对北岳区进行“扫荡”,时间长达3个月。戎冠秀年近50,仍然带领全村妇女与八路军部队一道展开反“扫荡”斗争。
一天深夜,区里派人来通知:明天敌人“扫荡”,村里要提前做好准备。早上,村民们立即转移到山里躲藏起来。戎冠秀看大家都安排好了,又不放心没有转移的个别老人,便决定回村看看。她走了一截,听到日军的枪声越来越近。忽然,她看到山路上有一个八路军伤员正艰难地走着。她不顾危险,赶紧迎过去。经询问得知,伤员因为“打摆子”(疟疾),撤退途中掉队了。戎冠秀不顾个人安危,用力扶着伤员往山上爬,想把他藏在一个暗洞里。到了之后,她看到洞口离地面太高,脚无蹬处,伤员伤势较重,无力爬上去。她就蹲在地上,让伤员踩着自己的双肩,硬是把伤员托起来送入洞里。在确认伤员已经隐蔽好之后,戎冠秀才急匆匆地转身下山,密切观察鬼子动向。直到搜捕的日军撤离,她才悄悄返回山洞,将伤员带回家中疗伤。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受伤的小战士很快痊愈了。临行前,这名战士怀着依依不舍之情,向戎冠秀深情地喊了一声:“妈妈!”
1944年2月,晋察冀边区举行群英大会。在此次大会上,戎冠秀被授予“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并奖给她一面锦旗,上面有她的半身像以及聂荣臻司令员和其他首长的名字。会后,戎冠秀从台上下来,一位年轻的战士突然大步走到戎冠秀面前跪了下来,说道:“我就是您藏到山洞里解救的那个伤员。”原来这个战士叫邓仕均,被晋察冀边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也是来参会的。
1949年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中央人民政府邀请戎冠秀到北京参加典礼。当戎冠秀接到县里送来的通知时,不敢置信地揉了揉双眼,声音发抖:“这是让俺参加开国大典?可是,俺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呀!”10月1日,戎冠秀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典礼结束后,毛主席慰问支前代表,戎冠秀也在其中。毛主席握着她的手,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呀?戎冠秀激动又略带紧张地答道:“俺叫戎冠秀。”
毛主席说,这个名字,我记得,你是子弟兵的母亲啊!
戎冠秀一直饱含热情地做拥军优属工作。1960年,她作为河北省赴前线慰问团成员去慰问解放军,她仍像当年一样为战士浆洗缝补,鼓励战士听毛主席的话,守住人民的江山。上世纪70年代,部队野营训练来到下盘松村,她又把妇女、儿童组织起来,分成洗衣组、缝纫组、慰问组,腾出最好的房子给战士住,拄着拐棍儿挨门逐户去检查。上世纪80年代,她多次给守卫边疆的部队写信、送锦旗,鼓励他们保卫好祖国的大门。
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因病逝世,享年93岁。她逝世后的第2天,聂荣臻元帅给中共河北省委并平山县委发唁电:“战争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业绩,鼓舞了晋察冀边区的千千万万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感情,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她的革命精神,继承她的遗志,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