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中纪委官网刊文《欲望尽头是毁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案件警示录》,披露刘铁男腐败案件的诸多细节。其中描述了刘铁男的“育儿经”,其儿子刘德成记得:小的时候每次刘铁男骑车带他去奶奶家,都不走大路,都串胡同,跟他说这样近,做人要学会走捷径。文章称:“刘铁男的教诲在儿子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让他找到了一条最便捷的成功之路,即利用父亲职务的影响力、手中的权力攫取金钱。”(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 15版)
刘铁男教子“走捷径”的新闻报道中,有两个细节特别值得聚焦。一是刘铁男教子是在儿子很小时就开始;二是刘铁男教子,运用的是某种以日常生活喻教的方式。如果换作常人,甚至是他们讲述的内容依旧是“日常生活中应多走捷径”,应该说不仅此种教育导向,而且此种教育方式,都是可取与可推崇的——毕竟,这是一个社会竞争加剧的年代,从小形象地教育下一代找到“快速胜出”的路径,这不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家长的智慧。但放在刘铁男身上,却显然南辕北辙。
为什么寻常人家的家教理念,一旦移位至刘铁男父子,却会衍生出发生于两代人间的“前腐后继”?最关键的缘由,在于刘铁男以权力介入的手段,让下一代看到了那些不一般的“捷径”,导致了理念的被扭曲,并衍生为了下一代心中的行为信条。新闻就写道,刘铁男明知其子刘德成既无本钱又无能力,却把他介绍给有求于自己的私企老板,让人带带儿子做生意,最终导致了其子也踏入了腐败的漩涡。此种“捷径”自然非一般人所能拥有,它导致腐败的代际传递亦不足为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铁男教子“走捷径”并没有错,因为这不过是寻常的家教理念,但一名高官不惜用权力手段来教子“走捷径”,错就错在,它已不再是一种家庭理念的传输,而是实用主义的言传身教。当然,客观地来评价刘铁男教子“走捷径”,也不能仅仅指责刘铁男。人是社会的产物,值得反思的还有着局部的社会环境。为何共存于刘铁男父子心中的“走捷径”理念,能兑现为现实的权钱腐败?一部分的因素,还在于社会中的部分人习惯于去迎合此种家族式腐败。
现在很难来定论,刘铁男儿子的堕落,与其当初“走捷径”的日常教诲有着多大程度的“正相关”。但刘铁男的教子之道,确实值得更多人来反思和规避。在差不多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就曾振聋发聩地问过: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直面刘铁男教子“走捷径”的新闻,我们每个人或许同样应该问自己:到底该怎样来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成为正直和遵从规则的人?真爱孩子,首先就不要让他成为权力和金钱的附庸。刘铁男已然后悔自己的教子之道,后来的父母仍然来得及纠偏。 ■王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