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长改任教育局长,当官无需懂行?
背景 :哈尔滨市原畜牧兽医局局长秦德亮,近日被任命为该市教育局局长,引起“外行领导内行”“以前管畜牲,现在管学生”等戏谑调侃。
新京报发表佘宗明的观点:很多地方、部门在任命官员时,首先考虑的是其行政级别、组织的轮换安排,而非专业和职业的对口。症结就在,我国公务员系统尚未实现分类管理,也没有职业化门 槛和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在纵向上就是体制内阶梯式向上晋升的;在横向上,则可以跨行业、跨类别、大范围地流动。而在其他国家,政务官和事务官是两种“型号”,相互间不能交替任职,而具体的“职业界别”间也不能“互通”,因为它有着职业化门槛甚至是职业准入资质。应尽快改革用人观念和干部管理制度,推进公务员职业化,为一些公职设定基本的职业门槛。
华商报发表曹旭刚的观点:从公众的角度来看,教育、卫生、建筑等政府部门的掌门人,如果都是既懂行政管理又懂业务的行家,无疑是最好的状况,但不得不说,这只能是一种奢求。基于当前的官员选拔任用体系,每个专业部门的领导,如果都只能从本领域产生,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级别、学识、任职资格等条件的限制之下,可供选择的人员, 其实非常有限,并且对于领导干部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领导的关键并非是专业水平,而是是否敬畏专业规律、尊重专业人才。试想,假如一个科班出身的教育局长,整天不琢磨业务,只想弄权,又能称之为好事吗?现在的官员选拔体系,有必要用完备的制度,营造一种权力尊重专业的氛围,只有这样,疑问才会越来越少。
小蒋随想 :华商报的观点,我不能苟同。如果领导对管辖的行业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首先很难在有专业经验的下属面前赢得尊重,即便下属表面上顺服,也只是受制于官本位的口服心不服。其次,外行领导内行难免闹笑话,而如果由内行下属便能完成工作,又会引出外行领导是“摆设”的质疑。更重要的是,“空降”而非“内生”领导干部,会对有关行业形成不小的负激励——专业人士难免会想,业务再好也不如钻营权术。过于露骨地“安置”干部,背后也难保不存在猫腻与交易。一些干部在多个行业间“跳槽”,每个行当干不了三两年,这种“屁股都没坐热就走人”的现象,难掩混履历之嫌。做官也要懂业务,领导不能是“菜鸟”。
【编辑: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