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侠将军
于侠将军,1915年1月8月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梓树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原名李顺堂。少年时断断续续读了两年书,后因家境艰难辍学,回家放牛并帮父亲做农活。1926年大革命运动中,于侠常常给农民协会站岗放哨,跟着大人们一起斗恶霸、分田地。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红军后,于侠被分配在商城县独立团当警卫员。1931年初,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随独立团编入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当战士,后任通信班长。在鄂豫皖苏区第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中,于侠参加了双桥镇、洗马畈、苏家埠、七里坪等数十次战役战斗。1932年秋,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于侠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在开创川陕苏区斗争中,参加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作战。1933年10月,于侠在宣达战役的开县战斗中身负重伤,被一颗子弹射入大腿,与部队失去联系,他凭着坚定信念和超人毅力,拖着伤腿,拄着木棍,连走带爬8天9夜赶上了部队。伤愈后,任红三十军第九十师通讯排长。1934年,于侠转入中国共产党,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独立营副营长。1935年6月与中央红军会师后,参加了长征。1936年11月,于侠入红军大学学习,后入甘肃庆阳步兵学校学习。1952年夏,第二军及六师兼焉耆军分区领导同志在一起研究部署剿匪斗争。左二为于侠,左三为左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侠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三营二连连长,随第一二九师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两次参加七亘村、甲南峪伏击日军后方辎重部队作战,两战共毙敌400余人,缴获敌大量军用物资,有力迟滞了日军对太原进攻。1937年11月,于侠在昔阳东南黄崖底伏击战中重伤,被转送陕北延川治疗。期间,任八路军荣誉军人学校指导员,军委直属政治部组织干事、组织股长,军委除奸部干事。1942年,于侠坚决要求到战斗第一线,被任命为第一二○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一营副教导员,后任一营教导员。期间,率部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4年11月,于侠参加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一梯队进军湘粤边,带领一营随第七一九团奉命留下开辟湘鄂边抗日根据地。在鄂南,于侠任平江、通城、蒲圻、嘉鱼4县武工队长,短短3个月时间内指挥武工队歼敌近千人,摧毁敌人据点30多个,镇压汉奸、恶霸40多人,有力地配合了新四军第五师作战,开辟了以鄂南为中心的湘鄂赣游击根据地。1985年10月,于侠(左一)回到阔别30多年的老部队十八团(后改为新疆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九团)看望军垦农场和指战员,参观该团种植的水稻和长绒棉。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侠任随(县)枣(阳)独立团政委,第三五九旅特务团副政委。1946年6月中原突围中,于侠特务团随第三五九旅为右路军向西突围,历时63天,穿越30余县,血战90多次,胜利到达陕北。年底,于侠受命接收3000多名新战士组建渤海军区教导旅第三团,任政委。在新兵思想不稳定、训练时间十分紧张情况下,他采取了建立党组织、强化思想和军政训练等方法,使部队很快形成了较强战斗力。1947年12月,于侠率第三团挺进晋南,参加运城战役,歼敌一个保安团,俘敌800余人。战后,调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第十八团政委,后任团长。1948年2月宜川大捷后,于侠又率部参加西府战役,在宝鸡东北武功、扶风、凤翔一带阻援,与敌血战7昼夜,打退敌在飞机大炮掩护正反几十次进攻,为主力部队攻占宝鸡和搬运物资赢得时间,受到彭德怀司令员嘉奖。此后,参加澄(城)合(阳)、荔北战役。冬季攻势战役中,于侠率第十八团担任围歼永丰镇之敌主攻,歼敌3000余人。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军第六师第十八团团长。解放大西北战役中,于侠率部从天水出发,长途跋涉两千多公里,率先进入南疆地区。于侠和夫人薛翔“金婚”照
新中国成立后,于侠任第二军第六师副师长、师长兼焉耆军分区司令员。期间,他不分昼夜投入到艰苦的剿匪斗争和改造起义部队工作。1954年,于侠入南京军事院校学习。1958年,任海军高级学校副校长。1960年,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1978年,任海军潜艇学校顾问。1981年2月,任北海舰队司令部正军职顾问、顾问组组长。1964年,于侠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2002年5月30日,于侠在青岛逝世,享年88岁。骨灰安放于青岛福宁园。【文章来自赵连军 童来喜 萧茂修主编的《金星璀璨——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