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墨语飘香 > 抗震棚里写社论

抗震棚里写社论

2016年07月28日 23:50:49 来源:金台唱晚 访问量:185 作者:刘国昌
抗震棚里写社论
 刘国昌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波及北京。当时在王府井办公的人民日报社相应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为保证出报,编辑部一些部门临时搬到一楼或院子里办公。
▲唐山大地震遗址公园
一天社里布置评论部写篇抗震的社论,部里的同志就在院里临时搭起的雨布棚里操作起来。当时评论负责人崔奇、范荣康讲了一下写作的框架和思路,大家就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在了解唐山地震情况后,经过一番讨论,确定这篇社论突出写要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抗震精神。
▲1976年8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社论《英雄的人民不可战胜》
那时写社论基本是集体写作,即一人执笔记录,大家说内容、文字。记得写这篇抗震社论时,是崔筱桐执笔、主说人是钱湜辛。老钱似乎早有准备,说起来一气呵成。记得其中一段的大意是这样的:“在大地震突来后,是愁眉苦脸,怨天尤人,还是振奋精神,奋力抗灾?是害怕困难,无所作为,还是无所畏惧,奋力救灾?这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和作法。一切共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像人民子弟兵那样,义无返顾地投身抗震救灾第一线,为人民立新功。”老钱说后,大家都觉得说得好,说到了点子上,文字简练,很快就写进了社论。随后是到车间排字、打样,后又经过修改、送审,很快就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出。
▲2015年月,人民日报社离退休干部局工作人员看望抗战老同志崔筱桐
▲钱湜辛工作照
抗震救灾期间,评论部先后写作了不少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当时我刚到评论部工作不久,目睹了老钱、老崔等老同志的工作精神和过硬的业务水平,颇受教育。那时评论部里所形成的认真负责、连续工作、团结奋战的“部风”,一直规范、影响着我以后的新闻工作生涯,受益多多。
▲2016年6月,离退休干部局工作人员看望老党员崔筱桐

▲钱湜辛与夫人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