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高原盛开团结花

高原盛开团结花

2015年05月14日 06:05: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访问量:360 作者:陈沸宇 韩俊杰 扎西

西藏自治区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和谐 

高原盛开团结花

本报记者 陈沸宇 韩俊杰 扎西

 

 

    在松赞干布的故乡拉萨墨竹工卡县赤康村,村民德庆家的餐桌上,既有藏族传统的糌粑、酥油茶,也有汉族特色的炒菜和米饭,因为他们家有一个汉族的女婿。德庆家的女婿、扎西家的媳妇……村里人已习惯这样称呼村里的汉族人。从文成公主进藏起,藏族、汉族就在赤康村交往交融,代代相传。如今,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汉、回、门巴、珞巴等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深邃的战略眼光,科学谋划民族工作,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少数民族占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区—— 西藏,深入贯彻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西藏建成民族团结典范的重要指示,努力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区,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坚定方向 勇于创新

  “长期、全面、细致、扎实地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

  记者在浪卡子县阿扎乡了解到,该乡领导班子5人,分别来自藏、汉、苗等民族,这些干部们深有感触地说:这里民族众多,村与村之间居住很分散,发展任务较重。但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搞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否则得不偿失。谈起对民族团结工作的切身感受,他们说:“长期、全面、细致、扎实地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

  西藏全区317万人口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5.74%。根据这一特殊区情,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民族团结纳入西藏改革发展稳定全局。

  去年底,西藏自治区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四 同”“五不忘”。通过自治区、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联动,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机制。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提出:“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做好民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始终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作为一条生命线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

  西藏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评选领导小组,评选表彰先进典型,以不同民族党员之间、不同党员和群众之间结对等为主要内容的“两结对、三连心、四恳谈、五解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党员先锋行”活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园)建设。

  “我既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女研究员,又是全国劳模。这是因为中央及自治区为像我一样的女同志创造了好的平台。”西藏自治区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色珠介绍说,她所在的研究所共有18位研究人员,包括她本人在内,有10位都是中级职称的女研究员,而藏族就有8位。

  西藏着力抓好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全区74个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中有80多名藏族干部,在全区干部队伍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比例占到了70.95%。西藏深入实施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程,多层次、多形式 培训各类人才6万余人次,全区少数民族专业人才达74%以上。

  宣传教育 久久为功

  “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真正实现了各民族水乳交融”

  位于茶马古道上的昌都市洛隆县孜托镇,一些村民家中至今还保留着过春节、藏历年时制作锅盔的习俗,而这一习俗来源于陕西汉中地区。孜托镇干部罗追深有感触地说,虽然茶马古道已成为历史,但各民族交流交融、团结友善的传统不能忘。近年来,孜托镇组织汉族干部穿藏装、跳藏舞、唱藏歌,“各族群众互帮互助, 真正实现了各民族水乳交融”。

  西藏自治区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全过程。

  自2012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地(市)、县(市、区)每年度进行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评选活动,增强民族团结的自豪感、光荣感,已表彰民族团结模范集体3005个、先进个人4218个,营造出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人人为民族团结作贡献的浓厚氛围。

  西藏自治区还抓住“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全区民族团结教育月、国庆节、西藏和平解放等重大节庆节点,充分利用西藏博物馆、军史馆、江孜抗英 遗址、中央驻藏大臣衙门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开展 “中国梦”主题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等,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寺庙。

  许多干部职工是西藏民族团结的践行者。2001年,湖北省第三批援藏干部罗丹青领养了藏族女儿德吉曲珍,此后十三年如一日资助她上完初中、高中和大 学。去年,德吉曲珍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在爸爸罗丹青的支持下回到西藏建设家乡。16年前的冬天,西藏自治区福利院双目失聪且无耳廓的汉族孤儿知飞迎来了 他的藏族妈妈德庆曲珍。这位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女干部将他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子。知飞在北京接受了两次手术,现在在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习雕刻……

  民生优先 富民兴边

  “过去最富有的珞巴人也没有现在的一般村民富”

  往年,拉萨市城关区安居小区拉巴次仁一家都要早早买好煤炭或者牛粪准备过冬,但去年冬天他们家再也不需要这么麻烦。历时2年多的拉萨市供暖工程让 10.5万户居民过上了“暖冬”,基本实现了供暖全覆盖,彻底结束了祖祖辈辈靠烧牛粪取暖的历史。除取暖外,居民还可以用天然气做饭、洗澡,生活成本大幅度降低。

  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镇克松村,村民达瓦次仁告别了昔日的土坯房,搬进两层新楼房,政府还出资为他家修建了沼气池。全区已基本 完成46.03万户农牧民安居工程,230多万农牧民搬进了漂亮舒适的新居。自治区还大力实施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农家书屋、优美环境 “八到农家”工程,一个个优美的藏式村如璀璨的珍珠般散落在高原大地。

  民生优先,民生至重。近年来,西藏紧紧抓住民生这一根本,大力实施民生先行战略,把全年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自2012年开始每年办好利民惠民、利寺惠僧“十件实事”,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区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林芝地区墨脱县门巴族代表白玛曲珍告诉记者,墨脱县已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她所在的巴登则村以前去县里要走一整 天,现在只需要2个多小时。“全村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通了电和互联网,家家都有了电视机、洗衣机、手机。”南伊珞巴民族乡成为林芝米林县富裕乡镇,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万元。琼林村80余岁的达果老人逢人便讲:“过去最富有的珞巴人也没有现在的一般村民富。”近年来,西藏先后投入资金11.4亿元,实施兴边富民项目1621个,有力推动了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

  西藏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也是亮点频现:在全国第一个实现15年免费教育,年生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000元;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全体农牧民,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2%,全区5900多名孤儿也已得到了有效救助……

  和睦相处 和谐幸福

  “谁要想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坚决不答应”

  前些日子,拉萨市城关区金珠西路八一社区的薄金清家迎来了他的苗族孙媳妇,这位新成员的到来让老薄家的民族成分达到4个。薄是汉族,其妻中巴桑是藏族,他们小女儿的丈夫马吾德则是回族。以往他们一家每年要过三次新年:春节、藏历新年、古尔邦节,今年则计划要过四个新年了。薄金清说,要让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更和睦,关键是要相互尊重不同的信仰和习俗。

  尊重不同的宗教,筑牢了雪域民族团结的感情基础。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坐落在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村。目前,这个900多人的村里有650余人信奉天主教,其余人信仰藏传佛教。村里唯一的藏族神父鲁仁第已在这里工作多年。该村村民玛仁家中传统的藏式大厅里,一边挂着耶稣像,一边供着佛位,一家人各敬各的神,各去各的教堂和寺庙,互不冲突。“夜晚,我们与阿爸一起做弥撒。早晨,我们在阿妈的诵读佛经声中苏醒……”玛仁说,虽然信仰不同,可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和谐。

  在拉萨,每天清早,当大昭寺内响起庄严的法号时,身着红色袈裟的喇嘛们便齐声诵读佛典。而此时在一公里外的拉萨清真寺内,穆斯林们正在大殿内向真主祷告……这一和谐而美妙的场景,令无数中外游客赞叹不已、铭记于心。

  每年9月17日,是拉萨市设立的“民族团结日”。每到这天,拉萨市城关区吉日街民族团结大院的居民们都会聚在一起吃“民族团结饭”、跳“民族团结 舞”。该院居住着藏、汉、回、白族等居民。尽管生活习俗不同、语言不同,但多年来,大家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吉日大院居民还自发组织起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大院里的老年人和留守儿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基地”称号的拉萨市城关区扎细社区,居住着3573名藏、汉、回等各民族群众,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多元。社区居委会老书记索朗巴珠说,社区发展最给力的条件,就是藏、汉、回各民族相互团结、互相帮助。谁要想破坏团结,我们坚决不答应!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14日 06 版)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