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在一线13年,这回还拿了一个全国汽修行业的第一
一辆车有上万个零件
每个零件的部位他都深谙于心
本报记者 孙燕 本报实习生 俞吟之 摄影:杨晓轩
“下午,我会来讲课。”江海荣接起电话,跟对方确认了2017年12月28日的行程。电话来自他的母校——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他从这里开始接触汽修。多年来,他的同学早已退出汽修一线,而他,却从未离开。
在哥哥的指引下入行
见到江海荣的时候,他正在二楼的修理车间里忙碌,一身灰色的工作服,白白净净,阳光清爽。
“江哥,你过来看看,这是什么问题?”后辈在修理中有问题,爱请教他。虽然身为技术总监,但从来没人喊他江总,都爱喊“江哥”。
江海荣的办公室,与其说是办公室,还不如说是间工作室。办公室靠墙放着两只架子,上面摆满了各种汽车零件。他的桌子上除了书,还有厚厚的一沓卷子。这里是他教学徒弟、研究汽修技术的小天地。
在前不久结束的“德科杯”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上,江海荣从全国28个省(区、市)的56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大大小小的冠军,江海荣得过不少,但这一次,是分量最重的一个,这是全国汽修界最权威的比赛。
很小的时候,江海荣就对汽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喜欢玩具车,小时曾经研究过拖拉机,把若干零件拼起来后发现会往前跑,就很好奇、喜欢。”“我有个哥哥,大我7岁,从小看我对汽车很有兴趣,建议我学这个。”江海荣回忆道。
朝着这条路,他先考入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随后直接升入了浙江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后,他进了元通集团。
如今他的同学都已不在汽修一线了,坚持到现在的只剩下他。想过换份工作吗?江海荣摇摇头,“在这里我深深体会到,有技术能得到尊重,会被礼待。”而且“每攻克掉一个汽修方面的‘疑难杂症’,我会高兴上一整天。”
仍然觉得修车有点难
虽然拿到了全国汽修界的第一,但问他修车究竟难不难时,他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有点难。”江海荣记得有一次,店里收了一辆别克新君越车。车主说,他这辆车的收音机不知怎地就黑屏了。按照常规处理办法,同事对照维修手册排查线路,换上了新的屏幕、主机,奇怪的是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江海荣发现,“这辆车的娱乐系统是当时最新的MOST网络,会不会是系统某个部件干扰引起的。”江海荣猜想。但这套系统里面有五六个模块,连接的线路非常复杂。江海荣不打算放弃。他花了一天的时间,终于排查出故障原因。一辆车有上万个零件,江海荣已经把每个零件的部位深谙于心。但对层出不穷的新科技,他坦言还是需要费点脑筋,“目前为止,排除汽车故障方面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自己制的测漏工具很实用
在空调修理中,常常会有车主反映,自己的空调不制冷了。一般情况下,空调不制冷都是因为氟利昂泄漏了,但具体的泄漏部位查找却不那么容易。有一次,他们反反复复找了好几遍,就是找不到泄漏的部位。江海荣和同事商量了一下,突发奇想,不如做个工具,将蒸发箱与外部管路连接的地方堵住,然后加压来检测,这样检查就会变得容易了。
说干就干,江海荣先画好图纸,再量尺寸,然后去五金市场买耗材,最后在自己的工作室制作。几天后,这把蒸发箱万能测漏工具就诞生了。“我们做过一次统计,应用新‘武器’在空调维修上后,返修率下降了80%以上。”江海荣说,当时他还想给这个工具去申请个专利,后来事情多了就给耽搁了。
多年来,浙江物产元通汽车集团以技术立企、人才兴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公司的青年中高级技术人在数量上与覆盖面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以江海荣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技术尖子脱颖而出,成为本岗位独领风骚的行家里手。自三年前首家省级汽修行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落户元通以来,现已拥有四家省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涵盖汽修机电、钣金、油漆等领域,为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流程标准制定,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进步提升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