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均不止一次用“抽烟”和“钓鱼”来类比自己收藏古床的癖好,只有这样,才能让旁人略微感受到他对此上瘾的程度。
从24岁买下第一张古床开始,到现在他已经收藏了360张古床。17年来,上至泸州,下至上海,刘均穿行在长江流域的大小村落里,寻觅心头好。为了一张床,和主人家周旋个两三年时间也是偶有发生。
“很多床都被当成杂物垃圾一样丢在阴暗潮湿的角落,你看到了真是很心痛。”如今,刘均在成都武侯祠附近开了一家古床博物馆,里面放置着96架年代均可追溯至明清年间的古床。而在老家重庆江津县城,他还租了一个近千平米的仓库,里面放着剩余的200多张床。
媒体的关注,引来更多人来探访他的博物馆,其中有川大的教授,也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生向往的老外。重要的是,那些家里有古床的人,也开始联系他,询问收藏情况……他寻“床”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因缘
仿佛宿命
他出生在祖传古床上
41年前,刘均出生在江津县石蟆镇,他外婆家祖传的一张古床上。此床三面打全围,雕花工艺精湛,据传出自清朝一位名匠之手。
祖上家境殷实的外婆那时年逾80岁,喜爱讲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那些雕花图案的寓意,由此熏染着彼时四五岁的刘均。幼时栽种的这棵“古床”小芽,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夭折,相反,越是长大,刘均越是喜欢,身心为之吸引,并时常在玩伴们的面前炫耀,家里有个老古董。“年轻人爱吹嘘,总是想凸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刘均笑道,家里有古床,大抵也能显现出家庭有底蕴,有文化,这实在是了不起的事情。
践行
沿江搜寻
为求一床而耗三年
对于刘均而言,2001年算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何为转折点?其一,时年25岁的他,在朋友的“指引”下,完成了个人第一张古床的收藏。其二,那一年下半年,他开始涉足工程,参与长江航道的整治。“长江流域历来富庶,民间留下来不少古床。”这在他看来,他的人生算是与长江和古床紧密地纠缠在了一起。
“一旦开始了,就没办法停下来。这就跟抽烟一样,有瘾,瘾来了以后心里痒。”刘均说,他的收藏便跟着工程,跟着船,一路走一路寻——走到哪里停下来,就会抽时间上岸,到村里打探老床的信息。
他说,每个地方都有消息灵通的人,打听起来并不困难,主要是费神,最磨人那次,为了买一张床,耗费了他两三年的时间。
入情
最是不忍
眼看古床被人遗弃
真正有人不愿意卖,想自己传承下去,好好保护的,这种情况刘均反而觉得心里舒服。“就怕那些不珍惜,胡乱丢弃的,看得我真是好心痛。”
他的脑海里,2004年在湖北宜昌附近一次经历印象深刻。那是位于枝江的一个小村子,主人家新修了房子,古床与新家的家具风格格格不入,就丢弃在了老屋。第一眼看到老房子的时候,刘均还是有些震惊。土坯房,屋顶塌了一半,断瓦悬在上面,房子四周都是半人高的杂草。屋内很潮湿,与地面接触的桌椅脚都烂了。
“真是太心疼了。我自己不算什么专家,顶多是个古床爱好者,但我知道你要保护,起码要在干燥的环境里吧。这可全是木头。”刘均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声音大了起来。
他把这些床当宝贝,容不得别人马虎对待。但要说这些床到底具有多大的价值,他却也道不明白,只是强调,这可都是几百年了,你看这些雕花,这些图案,真的是很美,以前的工匠真了不起。然后反问,“这不就是传统文化吗,不正需要我们传承吗?”
末了,念叨着自己搜集的这些古床,他又有些得意,“你看,我觉得我把它们变成了大美女了,从叫花子变成了大美女。”
执念
开博物馆
可免费看也可体验
去年8月,刘均在武侯祠附近开了一家古床博物馆。之所以选择开在成都,他说来简单,因为早在十年前就把家安在了这里。
刘均把藏在家里的96张床运到了这里,里面大多为“拔步床”,这种床又叫八步床,是中国传统家具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床。流行于明清时期,虽在室内使用,却很像一幢独立的小屋子,成为房中房、屋中屋。
他的博物馆也是主打汉文化的酒店。这里可以免费参观,也可体验入住。“这倒真不是为了挣钱,这些床要用才会更有活力。”藏品到了一定规模,放置起来是个问题,他走访了了不少国内古床、古家具博物馆后发现,很少有人愿意为了参观古家具花几十元钱买门票,不少博物馆都经营惨淡。而对他来说,单纯开设一个博物馆,确实没有这样的心力和财力。除此,刘均常表露了一种执着,“古家具也要常常用着,才会越有生气,越有活力。”
这里每张床都注明了床的名称、年代、产地、规格,从使用者分类来讲有老人床、夫妻床、女儿床、佣人床等;从造型来讲有半围、全围、亭床等……
“大部分人喜欢的大花床一般是清朝的。清朝的床雕刻繁复,基本都雕刻了寓意富贵吉祥的造型。而明朝的床则较为简洁,看上去清新雅致,可惜流传下来的很少。”刘均伸手去触摸这些床上的雕花图案,眼底泛着沉醉。
算起来,刘均收藏古床,已经17年了。
他的博物馆兼具酒店的体验形式现在还在继续,至于未来还会不会建更多的博物馆,或者开更多的酒店,这实在是个未知数。“我真没那么多钱,个人的力量肯定是微薄的,希望社会能共同推动这个事情。”刘均很坦诚。
唯一的确定的是,他要在农村老家建一个仓库,专门来放这些“宝贝”。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谢燃岸
古床·他说
“一生为人,半生在床。”刘均说,古床也被称为万工床,工匠会花上万个工时去雕琢。而每一个雕刻和装饰都有其独特的喻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般古床都是三面打围,人睡在里面有种被包裹的感觉,叫聚气,睡觉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睡觉自然踏实,当然就能睡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