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空间 > 新华网评:每一位网民都应是打击网络有害信息的主力军

新华网评:每一位网民都应是打击网络有害信息的主力军

2014年02月21日 12:50:13 来源:新华网 访问量:570

每一位网民都应是打击网络有害信息的主力军

——“部分网站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现象”评论之四

    韩元俊

    目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这项行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大量网民积极举报并为建立长效机制建言献策,充分反映出广大网民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净化网络环境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互联网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泛滥,严重危害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更影响到社会风气,为法治、文明社会所不容,依法予以清理打击得民心、顺民意、合法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仅仅依靠专项行动,或者说仅仅依靠主管部门的力量来实现互联网的“长治久安”是远远不够的。充分发挥6亿网民的主力军作用,才是建立打击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长效机制不可或缺的因素。

    充分发挥6亿网民的主力军作用,一方面是要求网民自身提高网络素养,摒弃低俗、追求高雅,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的社会危害性,不能成为这些有害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也要自觉做到不碰、不沾、不看、不传这些有害信息。

    另一方面,广大网民对于互联网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自觉抵制、积极举报,不能对那些有害信息熟视无睹、放任自流。

    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为了网民,也要依靠网民。为了充分发挥广大网民的主观能动性,我国成立了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各级网信部门 也有举报中心,举报电话、邮箱、网址等途径已通过不同方式多次向社会公布。广大网民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举报途径,一旦遇到互联网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就及时举 报,形成人人喊打的局面,让这些有害信息没有立足之地。

    需要提醒的是,广大网民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自身的举报平台进行举报和投诉。目前,大多合法互联网服务提供者都开设了举报平台,并 组建了举报受理和自查自纠队伍,通过复制粘贴就可以完成举报。让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自身的纠错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也是实现互联网治理的有效举措。

    投诉关键是要有回音、有落实。从目前来看,在对待网民的举报方面,各级各类举报受理平台基本都能做到认真核实,并按规定转办处理,一些互联 网服务提供者的举报受理平台还能做到对举报内容先屏蔽再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互联网服务具有一点接入、全国服务的特点,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沟通协 作,规范举报受理和处理流程,强化协同处理机制,确保网民参与治理的渠道通畅、反馈及时、处理到位,不推诿、不敷衍、不拖延。

    打击互联网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众多网民行动起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打一场持久战,互联网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蔓延之势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系列评论之一:互联网应防止“带血的点击量”

    网络媒体追求点击量,理所当然,但我们需要的是健康、有序、纯净的点击量,而绝不是那种 “带血的点击量”。打好网上环境保卫战,网络媒体除了要树立正确的办网导向、严格网站管理、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外,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传播淫秽 色情及低俗信息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从严惩处,绝不姑息,要畅通举报渠道,做到有举报必查,有查处就要防止死灰复燃。

    系列评论之二:对网络低俗淫秽色情信息要果断“亮剑”

    我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在不同方面承受着网络所滋生的一个个“毒瘤”。网络谣言、网上诈骗、网络低俗色情信息等,对于这些寄生于互联网的“毒瘤”,唯有依靠法律之剑,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彻底斩去,才是互联网发展的正确之道,也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系列评论之三:社会责任:互联网企业抵制有害信息的最有力武器

    一个导向正确、内容安全、格调健康的网络生态,是互联网行业发展之需、之幸。挑战规则、罔 顾责任,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最终只会是坑人坑己。在一个规则失范的环境里,不可能有真正的赢家,人人都是受害者。只有坚守道德法律、公序良俗,在追 求经济效益时更自觉兼顾社会效益、企业责任,才能赢得社会尊重,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张惠)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