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2月,王恩茂在陕西富平县。
1937年7月,王恩茂调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此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红军主力受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改编命令,红二方面军所属部队和陕北红军第二十七、红二十八军等部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0师,下辖第三五八旅、第三五九旅、教导团和5个直属营,王恩茂任师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9月初,王恩茂奉命随第三五九旅副旅长王震率领的第三五九旅(欠七一八团),从陕西省富平县里庄镇出发,开赴晋西北抗日前线,抵达五台、平山地区发动群众,开辟根据地,配合友军开展太原会战。此时,王恩茂调任第三五九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8年7月,王恩茂任第三五九旅军政委员会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受命主持旅教导营工作,率部参加了平汉路平绥铁路对日作战。期间,王恩茂在教导营开办了知识青年培训班。经过短期培训后,将300余名知识青年分配到旅、团、营的政治机关工作,或到连队任文化教员,或做地方工作。1939年4月下旬,王恩茂奉命从雁北抗日根据地灵丘县的河淅回到延安,向毛泽东和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等详细汇报第三五九旅在敌后抗战,部队发展和建设,抗日根据地创建、巩固和扩大,以及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5月5日下午,毛泽东又接见王恩茂,进一步了解第三五九旅敌后抗战的有关情况,并留王恩茂一同照相和吃饭。5月27日下午,毛泽东在杨家岭再次接见王恩茂,就第三五九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党的领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决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积极发展和壮大部队,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并要王恩茂转交他给王震的回信和第三五九旅以上干部的题字。在留王恩茂吃饭后,毛泽东把自己的照片送给王恩茂作留念,并和他一起观看了电影。1939年5月,当年在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部分干部在延安合影。前排坐者右起依次为王恩茂、胡耀邦、张启龙、王首道等。
10月上旬,为增强陕甘宁边区黄河河防力量,王恩茂协助王震率领第三五九旅从灵丘到达陕甘宁边区的绥德,接管宋家川至佳县的黄河防备任务,第三五九旅旅部兼绥德警备司令部。王恩茂积极协助王震司令员组织部队整修河防工事,抓紧进行河川攻防战斗演练。他们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团结一致,领导军民坚决固守黄河,在长达190公里的河防线上抗击日军的进攻,使日军始终不能渡河西犯。同时开展了反摩擦斗争,扩大了陕甘宁边区,保证了边区与晋绥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圆满完成了保卫河防、保卫边区的任务。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克服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上的严重困难,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从1940年底开始,第三五九旅一部由绥德警备区陆续接防南泥湾地区,一边开展大生产运动,一边守卫边区南大门,防止和打击国民党顽军进犯。至1941年3月,第三五九旅全部到达南泥湾。面对没有房子住、没有粮食和蔬菜吃、没有生产工具等严重困难,王恩茂和旅、团领导一起,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使指战员们明确了生产的目的、方针和政策,解除了思想上的抵触和顾虑,生产热情高涨,很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热潮。1941年3月,组织上决定王恩茂到延安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初学习结束时,又考入中央马列学院继续学习。2月14日,王恩茂与相恋两年的延安医科大学附属药科学校妇女训练班指导员骆岚,在延安南门外金隆客栈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婚礼。从此,他们携手共同走过了60个春秋。10月,结束在中央马列学院的学习后,王恩茂回到第三五九旅,任副政治委员、中共延属地委委员,与副旅长苏进一道积极协助王震主持旅里的整军、生产、教育三大任务的日常工作,成了生产能手。1942年,王恩茂和骆岚喜结伉俪。
在王震、王恩茂和苏进的带领下,1943年全年第三五九旅实际播种10余万亩,年产粮食1.5万担,生产蔬菜595.5万斤,使南泥湾变成了五谷丰登、牛羊遍地、鸡鸭成群的“陕北好江南”。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受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高度赞扬。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1944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派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第一二0师三五九旅主力南下,建立以衡山为中心的湘鄂抗日根据地,发展湘鄂等地的工作。10月3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确定了南征的区域和组织机构,部队正式定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第一支队),以王震为司令员,王首道为政治委员,王恩茂为副政治委员。11月1日,在延安东关机场举行出征誓师阅兵式。王恩茂和战友们接受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军委领导的检阅,并进行了庄严的集体宣誓。此前,王恩茂着力协助干部战士妥善解决个人和家属的困难,并安排组织部队学习,让指战员了解南征的目的和意义。11月9日,王恩茂随支队从延安出发,正式踏上南下征途。1945年1月27日,南下第一支队到达鄂北大悟山抗日根据地,同李先念、郑位三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在礼山县汪洋店、陈家湾胜利会师。在大悟山休整17天后,南下第一支队于2月19日至3日南渡长江天堑,进入鄂南,在大源进行休整。3月下旬,王震、王首道、王恩茂率部冒雨攻克了湖南省平江县城后,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将南下第一支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部队由5个大队扩编为6个支队。王恩茂组织在当地开展宣传工作,动员农民参军参战,广泛宣传毛泽东亲自修改定稿的《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部布告》,和王震、王首道一起,率领部队同张体学领导的鄂南抗日部队共同开展建立湘鄂赣抗日根据地的斗争。5月上旬,中共湘鄂赣边区委员会、湘鄂赣边区行政公署和湘鄂赣军区成立,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张体学任副司令员,王恩茂任区党委委员、军区副政治委员,聂鸿钧任行政公署主任。王恩茂协助王震、王首道等,全面领导平江、浏阳、湘阴等地的对敌斗争。1944年冬,八路军南下支队通过黄河冰桥。前排左起:王恩茂、王首道、王震。
6月24日,中共中央指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主力向湘粤边挺进,与东江纵队联系,建立五岭抗日根据地。7月7日,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主力在王震、王首道和王恩茂率领下,沿湘鄂赣边界南进,30日抵达湘潭西南的方土桥。王恩茂在部队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深入湘潭等地区,宣传中共中央抗日救国的主张,受到湘中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8月17日,部队进至桂东西南的八面山。19日,摆脱顽军的合围,于27日越过五岭,到达广东南雄县西北的百顺地区,与司令员曾生领导的东江纵队游击队会合。此时,国民党军纠集重兵,对南下部队围追堵截,形势危急。为此,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于29日致电中共中央说“在广东五岭建立根据地已不可能”,请求北返中原。中央军委指示,在日本投降时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同意你们由现地北上与第五师靠拢。9月初,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启程北上。【文章来自赵连军 童来喜 萧茂修主编的《金星璀璨——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