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活动 > 冰城“志愿服务范本”的复制效应

冰城“志愿服务范本”的复制效应

2014年04月08日 08:04:15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访问量:609

这个春天,无数默默无闻做好事的“志愿服务者”,感动着身边的人。他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在引导更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服务的人群中来

冰城“志愿服务范本”的复制效应



  学雷锋志愿服务者在爱建社区给老年人发放“爱心哨”和“爱心卡”。 爱建社区提供

  “多亏了有‘ 爱心哨 ’,要不厨房可要出事了!”4月2日,家住道里区爱建紫园小区60岁的刘阿姨一个人在厨房炒菜。当她来到楼梯间拿东西时,不经意间把门反锁上了,钥匙也被 锁在了里面。担心厨房着火的刘阿姨情急之下,吹响了悬挂在脖子上的“爱心哨”。热心的邻居们马上来到她家门前,赶紧给物业公司打电话,工作人员很快就把房 门打开了。

  3月5日,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开展的“践行核心价值观邻里守望暖冰城”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在兆麟社区启动,现场启动了 “爱心哨”免费发送仪式,哈尔滨广播电台972经济频率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并陆续在全市8区10县、市的100个社区同时展开“爱心哨”“爱心卡”免 费派送、楼道微信群建设活动,2万名老人将得到这些服务。

  在冰城,诸如此类的志愿服务每天都发生在市民身边。仅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就有好多志愿服务者的爱心之举被人们知晓,并感动了无数市民,他们就如给市民提升文明素质设计好了的“模版”,很多市民都想以此为“范本”,争做一个文明的冰城人、有爱心的志愿服务者。

  这些志愿服务者的善举,成了影响更多市民争相做好事的“种子”,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结果,而制度化、常态化的志愿者服务机制,是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根儿”。

  志愿服务“土壤”培育更多“新苗”

  志愿者的行为令人感动,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道德群星”,对提升市民素质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

  这个春天,冰城无数默默无闻做好事的志愿服务者,感动着身边的人,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道德群星”。通过这些典型人物及事迹的示范和引导,市民的素质提升得更快。

  ——小人物的凡人善举。朱占华,村民眼里朴实的“邻家二哥”、孩子眼里慈祥的“二大爷”。出资修桥补路,免费接送学生,在他心里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儿。小人物的凡人善举,传递着道德的力量。

  ——特殊的“爱心朋友圈”。曲禄刚,42岁的南方航空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员工。从2011年起,在关爱香坊区成高子镇贫困居民何大姐家之后,与他的朋友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爱心朋友圈”,三年来已累计帮助75户贫困家庭。

  ——免费为病人治疗的社区医生。夏元军,南岗区铁瓦社区骨科诊所的大夫,10年免费救治131人,经常慰问独居老人,并免费为老人们诊病。

  ——“中国好叔叔”感动村民。付国胜,47岁的阿城区农民,十几年来独自抚养失去父母的三个侄子侄女,在最好的年华错过了自己的婚姻。被这位“中国好叔叔”感动的村民们,正张罗着为他找媳妇。

  ——热心老伯“爱管闲事”。王运昭,今年69岁,家住香坊区安埠小区112栋。他是社区里最年长的志愿者,14年来定期巡查10个单元的楼道。只要声控灯损坏,就自费购买灯泡更换,他安装上的声控灯泡达500多个。

  ——“爱心午饭”做了四年。张伟,今年50岁,平房区新牧社区居民,从2009年开始,坚持为隔壁单元患有脑出血瘫痪在床的邻居杨海做午饭,直到去年杨海去世。此外,她还每天带着楼下双目失明的张丽荣遛弯儿、买菜,为她描述五彩斑斓的世界。

  ——14年免费配两万把钥匙。陈新,今年74岁,14年前在香坊区安埠小区开了一家修锁铺。至今,他义务为居民修锁4000余次,紧急开锁1500多起,免费配钥匙两万余把。

  ——八旬老人和“雷锋大院”。陈世祥,今年80岁,家住道外区南康街2号院。1995年退休后,他主动承担义务打扫庭院卫生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并号召在宣传板上记录好人好事,居民称为“雷锋大院”。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奏响创城“主旋律”

  “创城”,考验着参与者的智慧和能力,爱心体现着城市的热度和魅力

  清明节前夕,哈尔滨市陆续在市区多条街路设置了焚烧鼎,引导市民文明祭祀。在街头祭祀的人群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佩戴红色袖标,用礼貌的话 语引导市民文明祭祀,他们就是志愿付出的“文明祭扫引导员”。4月1日至5日,每天19时30分至22时30分,他们把焚烧鼎搬至指定位置,引导附近居民 在鼎中烧纸。4月3日21时,记者在道里区地段街与森林街交口看到,市民自觉排队等着在焚烧鼎内烧纸,这是往年很少看见的情形。在这其中,设置焚烧鼎和 “文明祭扫引导员”起到了引导作用。市民在文明祭祀的时候,既是保护市区环境的参与者,同时也是示范者、受益者。

  “创城”,考验着参与者的智慧和能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兆麟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988人,“爱心哨” “爱心卡”的由志愿者免费发放,对这些老年人来说很必要。“爱心卡”上面写有持哨人的姓名、健康状况、亲属的电话号码和24小时求助热线等信息。每张“爱 心卡”都有唯一的编号,卡片上的信息在哈尔滨广播电台972经济频率的信息库中也保存一份。一旦老年人外出时发生意外,好心人可以根据卡片上的信息通知求 救者的家属,或是告知经济频率的工作人员,再向医院等单位寻求帮助。目前,哈尔滨广播电台972经济频率正以每三天走进两个社区速度,带着“爱心哨” 、“爱心卡”,来到冰城老年人身边。

  兆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玉芝说,免费发放“爱心哨”后,居民们说很有用,还想要一些。为此,工作人员又送去了300个。

  志愿服务“制度化”每天都在“进行时”

  志愿服务,是永不褪色的全球时尚,是公民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哈尔滨市先后涌现出“最美叔叔”谢尚威、“阳光老人”李坤才、“最美大妈”杨惠等典型爱心人物,“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已达87万人,全市各类志愿服务队达2000余支。

  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开展,关键在于制度化、常态化。2008年,哈尔滨市出租汽车行业成立了出租汽车行业协会志愿者车队。当遇突发事件时,医 院、交管、交通、志愿者车队联动,使急救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目前登记在册的志愿服务车已达3500台。与医院签订救助协议,标志着爱心车志愿服务实 现了制度化。仅去年冰雪节期间,哈市出租车行业协会就运送受伤游客及寻找走失游客18次,帮助国内外游客20余人,垫付医药费达1万多元。近年来,哈尔滨 市围绕志愿者招募、培训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相关制度。这个“绿色生命通道”志愿服务制度,成为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生动实践中的一个亮点,并被中央文明 办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

  志愿服务,是永不褪色的全球时尚,是公民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服务他人、奉献社 会”的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爱建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世义说,“创城”,政府主导是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让群众得到实惠,吸引他们更多地参与, 这也是很有效的方式。

  城市间的竞争既是“硬实力”的较量,也是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比拼。冰城正在迎创城“大考”,唯有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志愿者带动全民参与,才能顺利“过关”。

  

  志愿者为居民讲解“爱心卡”的用途。爱建社区提供



        【编辑:张惠】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