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图片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黄维、陈苑、陈灿、李岩)距离鸡年新春不到五天,我国文学界又痛失一位大师!著名学者、红学家冯其庸今天中午12时18分在京去世。冯老不仅是著名的红学家,除以《红楼梦》研究著称于世,他还涉猎历史、国学、文学艺术、考古、文物鉴定收藏等诸多领域,红学以外的他,更是一位诗人、一位画家、一位书法家、一位非常优秀的摄影家、戏曲评论家。
“以瓜当饭”:少时艰难求学路
在冯其庸的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一幅匾额——瓜饭楼。这正是冯老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后来,年过九旬的冯其庸每每说起母亲因无米下锅在厨房暗自抹泪的情景时,都会难以自抑地哽咽片刻。
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前洲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家贫,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年幼的冯其庸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挑灯夜读,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享受。
因为家贫书少,得到一本就如获至宝,拼命多读,于是成诵。小学之后,冯其庸手里长期只有一部《三国演义》,于是一读再读,最先读故事,然后读诗词,最后连毛宗岗的评点也仔细读了。这正暗合了苏轼的读书法,对如何写作、如何作诗有了很大提高。从此以后冯其庸就更重视评点的阅读,读到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之后,感觉精美,于是再去求借金圣叹评点的《西厢记》。接下去再读《古诗源》《唐诗三百首》时,背诵和摹写已经颇具功夫了。正是源于早年的勤奋苦读,才有了冯其庸后来扎实深厚的国学素养。
红学大家:担心丢失曾手抄《红楼梦》
“红楼奥义隐千寻,妙笔搜求意更浓。地下欲请曹梦阮,平生可许是知音。”2012年出版的《瓜饭楼丛稿》浓缩了冯老一生的学术精华。冯老在为丛稿所撰总序中,用很大篇幅回顾了与红学数十年的不解之缘,读之令人感佩。
书中,冯其庸谈及与红学的缘分时称,“对《红楼梦》的认真研究,我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虽然在上世纪50年代的批判俞平伯、胡适的运动中,我已经认真研读《红楼梦》了。在‘文革’的高潮中,我白天挨批斗,深夜却秘密抄写庚辰本《石头记》,抄了将近一年,小楷狼毫笔抄坏了一大堆,但却使我对《红楼梦》开始有了些理解,这就是后来研究《红楼梦》的一点点基础。”
冯其庸坦言,之所以想偷偷抄一部保留下来,是因为“万一《红楼梦》被销毁了,我还能保留一部”。“本来最完整的《红楼梦》是八十回,己卯本只剩一半了,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庚辰本有七十八回,八十回只少两回,而且这两回呢,已经很早就有人补进去了。所以我就私底下托人从图书馆借出来一部庚辰本的影印本。”冯其庸说,借来以后,天天夜里等大家睡了,总得十点以后,他才开始抄。每天限定要抄多少,一般抄到十二点,有时候抄到凌晨一点。而他所用的纸,用的墨,用的笔都很讲究。“抄完了这部《红楼梦》,我对《红楼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结合曹雪芹的时代和家庭遭遇来看,他的家庭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最后才会写出这样一部了不起的小说。”
作为红学家的冯其庸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20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近30年来,中国红学界几乎所有的重大活动都有他的功劳,比如说中国红学会的创立,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创立,《红楼梦学刊》的创立。
今年1月19日,冯其庸50年前手抄的《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终于由青岛出版社出版。“我对这部抄本《红楼梦》真爱到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冯其庸曾说。
冯其庸人物漫画(图片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学术人生:“红学”之外的“杂家”
冯老的人生就像一个书架,《红楼梦》被摆放在了最醒目的地方。“红学”,概括不了冯老的学术人生。
冯其庸是书画家,其书法被认为是“远宗二王”;其画作大取自壮美的山川河流,其以《金塔寺》《取经之路》《祁连秋色》《古龟兹国山水》等为代表的作品,独创了重彩西部山水,斑斓辉煌,沉着厚重,让人感受到西部山水的震撼之美。杨仁恺先生评价:“到人之所未到,见人之所未见,其胸中藏有天下奇山异水,故一发而不可收拾也。”
冯其庸是汉画像砖的研究者,也是中国汉画学会首任会长。此外,他还是中国戏剧学会副会长,他撰写的剧评甚为戏剧大家重视,袁世海先生也因此和冯老成为至交,曾请他亲临剧场讲解历史背景与剧情设计。冯先生还涉猎古代戏剧研究,《〈精忠旗〉笺证稿》就是其研究成果。
冯其庸是摄影家。出版过大型摄影集《瀚海劫尘》,专家予以佳评。自1986年至2005年的20年间,冯老以古稀之年陆续完成十进新疆、三登帕米尔高原、两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实地察看了玄奘取经在中国境内西行和东归的全部路线,拍摄照片近万幅。
冯其庸是文学家。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古代文学课程时,他出版过《历代文选》和《中国文学史》,对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都有专门研究,他研究北宋词风,深得夏承焘先生赞同。
冯其庸还是教育家。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冯老受邀出任新中国第一所国学院的第一任院长。
追忆冯老:名人微博致哀思
得知冯老去世,文艺界的众多名人纷纷在微博上发文悼念。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演员六小龄童、主持人曹可凡等更将珍藏的合影画面公布,并回忆此前与冯老交往的难忘经历。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去年拜望冯老,先生躺着,思路清晰
陈履生微博截图
陈履生在微博中写到:“沉痛悼念中国汉画学会首任会长,著名学者,红学家,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冯其庸先生,冯先生于今日中午12时18分仙逝,享年95岁。先生一路走好(2016年1月5日,与中国汉画学会第二任会长顾森先生一起拜望冯老,那时,先生躺着,思路清晰,谈了很多事)”
陈履生与冯其庸合影
演员六小龄童:我与冯老是忘年交
六小龄童微博截图
六小龄童在微博中写到:“惊悉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今天在北京去世,深感悲痛。我与冯老是忘年交,在北京拍央视版《西游记》前曾去拜访他,他将其绘画大作赠送给我以资鼓励,2006年10月15日参加在西安举行的CCTV‘玄奘之路’文化考察团祈福大典时我曾与冯老有缘见面,我所著的《六小龄童品西游》一书出版前有幸得到冯老的推荐,他的去世是中国红学研究、文学艺术的重大损失。愿冯其庸先生一路走好!”
六小龄童早年拜访冯其庸旧照
主持人曹可凡:提携之恩,永世难忘
曹可凡微博截图
曹可凡在微博中写到:“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今日驾鹤远行,不胜哀痛!犹记2005年初春赴京采访,倾听先生治学经历,畅谈‘红学’,颇受教益。先生平素不善言辞,但那日却谈兴甚浓。采访完毕,老人写下七绝一首:‘十年磨剑剑锋寒,秋水文章把臂看。看到公孙神妙处,满头白发即霜翰’。前年拙作《蠡园惊梦》付梓之前,恳请同样为无锡籍的先生题签,宽堂先生欣然应允。老人对晚辈提携之恩,永世难忘!”
曹可凡采访冯其庸旧照
87版《红楼梦》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冯老一路走好
欧阳奋强微博截图
欧阳奋强在微博中写到:“著名文史专家、中国红楼梦学家冯其庸仙逝,冯老一路走好。”
【人物简介】
冯其庸,著名红学家,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24年生。1954年任教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1975年至1986年主持脂本《红楼梦》的校注并创建红楼梦研究所,任所长。1986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除红学研究外,对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剧史、艺术史都颇有研究。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30余种,计290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