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抗日根据地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津浦路纵贯其间。以津浦路为界,分路西、路东2个地区。1943年,中共华中局根据中共中央精兵简政的指示精神,将路东八个县调整合并为四个县,盱眙、嘉山两县合并为盱嘉县,成立了中共盱嘉县委;将新四军主力第二师第五旅第十五团的一部分和盱眙、嘉山地方武装组成盱嘉支队,1943年8月,调原十五团政委朱云谦任县委书记兼盱嘉支队司令员、政委,对全县实行统一领导。
1943年8月,刚上任的朱云谦就带领盱嘉支队攻打津里镇,迫使伪军投降。在打下津里镇后,朱云谦便组织干部战士开始了攻打盱眙县城的准备工作。经研究,朱云谦决定采用“内线和外线结合,防御和进攻结合”的方针,开展对敌斗争。朱云谦命令各区乡武工队、便衣队、基干民兵,对盱眙城内实行经济封锁,并安排地下工作者打入敌人内部,或在日军中队部任厨师、或在伪县长手下当管事,或进入伪军的特工队、保安大队、警察局当兵,很快摸清了城内的火力部署和敌人的活动规律。朱云谦更亲自带人化装进入盱眙县城侦察,完全掌握了日伪军据点、营房周围的地形。
1944年1月24日(农历除夕)夜,朱云谦调集了盱嘉支队的3个连和1个侦察队,另有临城区队及民兵,集中在洪子庙以北的马郢,进行了作战部署:按照采取偷袭的作战计划,兵分四路,一路包围伪保安大队和伪公署,对敌攻而不歼;一路攻击老大关伪县政府;一路到大王庙伪警察局附近埋伏;最后一路由朱云谦亲自带领,主力部队是一个连,外加盱嘉办事处副主任胡坦和联络员魏小昆带领的武工队,任务是抢占日军中队对面一个白天有岗哨,夜晚只有灯没人值守的大碉堡,直接堵住日军的大门。
战斗部署完毕,各部由4名向导带路,在夜色掩护下,向盱眙城进发,在内线的接应下,部队于24时刚过、农历新年到来之际顺利进入城内,于午夜12点之前在既定目标外围埋伏下来,同时封锁了城内的各条通道。
午夜刚过,埋伏在伪警察局周围的1个连首先打响战斗。战士们消灭了敌人岗哨后,随即分成多组,互相踩着肩头,翻过高大的院墙,摸到伪警察的营房外,同时发起攻击。枪声响起后,80多名喝得酩酊大醉的伪警察从梦中惊醒,根本无力抵抗。有几个稍微清醒的家伙想夺路逃走,刚跑出大门,就看到两挺机枪架在门外,顿时吓得瘫倒在地。几分钟后,伪警察全部缴械投降。
几乎与此同时,两名装扮成伪军的游击队员,装成喝醉的模样,一路互相谩骂扭打来到伪县政府大门口。门口站岗哨兵过来盘问,被两名游击队员打倒在地。埋伏在巷口的部队立即冲进了伪县政府大院。里面正在大吃大喝的伪警卫队和伪县府官员全部束手就擒。伪保安大队和伪公署里的敌人听到枪声后企图外出救援,刚一探头就遭到盱嘉支队伏击部队的迎头痛击,只得退入据点内自保。
日军中队听到城内的枪声后,派出几个人从军营大门出来东张西望,想了解情况。出门不久,这几个家伙就看到大门对面的碉堡上有人影晃动,吓得慌忙退回。里面的日军不敢轻举妄动,一面盲目地开枪开炮,企图给伪军壮胆,一面打电话呼叫各处伪军,却发现根本无法接通——电话线早被盱嘉支队的战士们切断。黑暗中,日军不知新四军虚实,直到新四军撤出战斗,还龟缩在营房里不敢出来。
此次战斗,盱嘉支队攻入盱眙县城,消灭伪县政府和伪警察局,共歼敌200余人,缴枪120支,而己方参战指战员无一受伤,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天还没亮,战士们就押着俘虏,抬着缴获的战利品,胜利撤回根据地,和群众共同欢度春节。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