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77年后,抗联烈士魂归故里

77年后,抗联烈士魂归故里

2015年05月28日 04:35:05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访问量:417 作者:徐光胜 韩伟

77年后,抗联烈士魂归故里
谢克俭后人将一包取自密营的“黑土”葬入汤原县烈士陵园

  

  “三大爷,快80年了,您老终于回来了。”白发苍苍的谢伟老人跪在坟墓前低喃。

  6点半的晨光正好。烧纸、焚香、摆果……当年抗日时期汤原地区勇猛的抗联战士谢克俭,第一次享受到一个逝者入土为安该有的供奉。

  在汤原县城东北端的烈士陵园内,谢克俭后人昨天清晨为其举行下葬仪式。包括当地政府官员在内的众人一并前来,送这位英勇的先烈最后一程。

  这是一座没有遗骨的烈士墓。

  陵园里最特别的坟墓

  谢伟老人小心翼翼放进墓坑的,是一包用红布仔细包裹的黑土——汤原烈士陵园内烈士墓众多,这是唯一一座没有遗骨的坟墓。

  黑土由谢伟的孙女两天前从汤原县大亮子河抗联密营遗址取出。那里,是谢克俭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谢克俭生于1909年。谢伟听过世的父亲讲,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22岁的三大爷谢克俭通过汤原地下党,与二大爷一起加入夏云阶领导的抗日队伍。

  谢克俭身形彪悍,对日游击战中作风刚猛,人送外号“猛老三”。因善谋能打,在夏云阶领导的抗联第六军很快升至团职,后又被赵尚志相中调入抗联第三军。1938年,在依兰县与桦南县交界山林中,谢克俭所在队伍与日军发生遭遇战。为掩护24位战友安全撤离,不幸中弹牺牲。

  谢伟的妹妹谢玉近年寻访多地抗联相关机构,仍未能找到三大爷更多资料。

  国仇家恨,全家人同抗日

  谢玉的执着在于,她父辈的抗联烙印实在太过深刻——男人们基本都参加了抗联组织,这里除了国仇,还有家恨。

  谢伟告诉记者,上世纪20年代,谢家人住在辽宁丹东,大爷在中朝边境做粮食生意,一次运粮路上,被日本宪兵用刺刀挑死,随后一家人才迫于生计来到汤原县。

  正是由于这样的群众基础,当年的汤原地区成为东北红色革命根据地。东北抗日联军有11个军,5个在这里发源,8个在这里活动。也正因此,在这里牺牲的英雄不计其数。在当地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汤原地红三尺”。

  不过,对今天的许多抗联子女来说,挖掘先辈历史资料的难度实在太大,能搜集到的资料只是当年史实的千分之一。

  8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抗联先烈的家属们又走到了一起——50多天前,汤原抗联子女联合成立抗联家属联谊会,他们要共同缅怀先辈。

  唯一“遗物”,烈士证传了下来

  三大爷谢克俭牺牲时只有29岁,尚未婚配,所以没有子女。1961年政府下发给谢家的烈士证,成为他留下的唯一“遗物”。

  谢伟的父亲去世后,谢家人一直在想,该以什么方式安葬牺牲多年的三大爷?“大哥已经60多岁了,我们两姐妹都50多岁,即使找不到遗骨和遗物,恐怕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谢玉说。

  最初,他们只计划将三大爷安葬在父亲墓旁。当地政府听说后,积极建议把谢克俭“安葬”进汤原县烈士陵园——作为抗联烈士,他应该得到更多后人的祭奠和敬仰。

  抗日名将李兆麟之女张卓娅和家人一同参加谢克俭的入葬仪式。她有一个执念:每一位抗联烈士的祭奠,都不应该只是一次家务事。

  谢克俭后人将一包“黑土”葬入陵园。

  政府下发的谢克俭烈士证。

  李兆麟将军之女张卓娅献花缅怀谢克俭烈士。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