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资讯 > 小村有座纪念堂 四十三年无土葬(点赞中国·文明祭祀新风尚)

小村有座纪念堂 四十三年无土葬(点赞中国·文明祭祀新风尚)

2016年04月01日 06:30: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访问量:116 作者:潘俊强 李 锋

  清明前夕,医生张安基回老家山东高青县唐坊镇和店村祭祖。上香、 磕头……简单的仪式后,一家人来到屋里,在木架子上找到祖父、祖母的骨灰盒,拂去上面的尘土,追思缅怀先人。和张安基一样,所有村民都到村东头纪念堂祭奠,村里3230亩耕地上不见一个坟头、不见一块墓碑。

  “逢年过节、亲人忌日尤其是清明节,不管在家的还是在外的,全村人祭奠的去处只有一个——纪念堂。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仪式,已经坚持了43年。”和店村党支部书记刘安度说,1970年,国家倡导遗体火化。为响应国家号召,1973年村里建起了这座纪念堂。43年过去了,村班子换了4拨, 看护人换了9茬,门前的松树已长到碗口粗,可这个传统一直没变。

  村里很早就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无论谁家办白事,3个理事会成员都要到现场操持。现在的“主持人”是67岁的刘安臣。“农村白事讲究多、忌讳多,没人主持保不准会闹出笑话。”刘安臣说,他们还有个职责,就是监督丧事简办。“村里有个不成文规定,人上午去世须当天出殡,骨灰当天进纪念堂。中午之 后去世的就第二天火化。一场丧事顶多两天,全办下来花不了2000块钱。”

  纪念堂存放的骨灰盒已有780个,屋里摆放不开。此前纪念堂遭了火灾,再加上风吹日晒,已经有些破败,有村民提出拆除纪念堂,还有人想高价买墓地,都被村委会坚决制止。去年,村委会商议利用村西头一块废弃的坑塘再建纪念堂,名字都想好了,叫“和店祠堂”。祠堂内一处存放骨灰盒,一处展示先民们的生平事迹。这个提议得到村民的拥护,也得到了民政、土地部门的支持。

  

  ■赞语

    不占一分耕地,不搞大操大办,和店村坚持43年的秘诀,除了纪念堂,更在于有效的制度和监督。丧事简办受到大家认可,让大家受益,也有人监督,就能成为风尚。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01日 04 版)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中国正能量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本站主办:中国现代教育网 阳光网络传媒承办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中国现代教育网 邮政编码:100027
联络QQ:2641755684 值班电话:15663815019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