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ID:rmrbwx)、“央广军事”(ID:cnrjunshi)、“中国军网”(ID:zgjw_81)、“中国国防报”(ID:gh_78e1b3a6c308)、“文明赣州”(ID:gzwmb-123456)、“赣州宣传”(ID:gzswxcb)、“央视军事”(ID:CCTV-7_Junshi)、“山东新闻联播”(ID:),人民网安徽频道,微博@大米Video、@央广军事
在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麓
有一座特殊的学校
安徽省潜山市野寨中学
985位抗日英烈
长眠于这所中学
今年高考
学校有87名学生报考军队院校
最终
12名学生被军队院校录取
其中,2名学生
被录取为飞行学员
1名学生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
野寨中学全景图
野寨中学忠烈祠
野寨中学抗战英烈纪念碑
战争年代
很多革命先辈前仆后继
来不及留下名字
就长眠在历史深处
你为国捐躯
我护你英魂
一代又一代守护者
点亮了散落各地的“红色星火”
让千千万万长眠于地下的
无名烈士不再“无名”
也让珍贵的红色记忆得以留存
女战士守墓78载
胡学健擦拭新四军无名女战士墓碑。黄珍珍摄
2022年清明,谢南京携子带孙来到离家半公里远的三蔸树红35军军长邓毅刚墓地扫墓,祭拜结束后谢南京没有离开,他独自坐在邓毅刚的墓碑旁喃喃自语:“邓军长,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全家人又来看望您啦!”
当作祖坟一样来看护
1932年2月的一天傍晚,从万田赶集回家的谢时燕,路过位于石含与万田交界处山岭上的茶寮时,听见茶寮里传出断断续续的呻吟声,一个身穿军装的男子满身是血。上前一看,男子穿的衣服不就是打土豪劣绅的红军穿的衣服吗?“你们快走,不要管我……”男子似乎发现了谢时燕,断断续续地说。“我是附近的村民,再往前走五六里路就到我家了。”看到受重伤的红军,谢时燕情不自禁伸出双手,想将这位红军搀扶起来。“你快走,要是让敌人发现你救了我,会连累你和你家里的。”男子特别坚决。谢时燕没办法,只好挑着箩筐往回走。一路上,谢时燕心里都不是滋味,那位红军的模样总在他的脑海里闪现。“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连累别人,这么好的人,我怎么可以不救呢?”到了晚上,谢时燕叫上村里几个年轻人再次来到茶寮里,将昏迷中的红军抬回了家里。邓毅刚在谢家养伤的日子里,总是不肯吃家里给他准备的鸡蛋和酒酿豆腐。10多天后,由于伤势过重,壮烈牺牲。“邓毅刚去世后,爷爷才得知他是红军的军长。”
邓军长去世后,爷爷谢时燕和乡亲们一道忍痛将邓军长安葬在一块荒地里,谢时燕自发地承担起守墓的责任,几年后,谢时燕英年早逝,临走前再三叮嘱家人:要继续给邓军长守墓,当作祖坟一样来看护。
清明之日全家必到场
2001年,父亲谢本荣突发脑溢血逝世,给邓军长守墓的责任落在了谢南京肩上。为了完成父亲和爷爷的嘱托,守护好军长墓,谢南京立下一条家规,清明节当天,全家老小都必须到场给邓军长扫墓。
自从2001年谢南京从父亲手中接过守墓任务后,他制定的这条家规儿孙们都自觉遵守,每年清明节这天,全家人都风雨无阻齐聚在邓军长的墓前,用祭拜祖先的方式告慰邓军长。
世世代代做邓军长的守墓人
从爷爷谢时燕、父亲谢本荣到谢南京这一辈,已经是第三代。上世纪80年代,湖南省委领导来到谢南京家里,表示给3.6万元现金,他们要将邓军长的骨骸迁回汝城,谢南京婉拒了:“邓军长是我们的亲人,就让我们陪着他吧。”
几十年来,烈士墓几经迁移,最终被安葬在谢南京家后山的谢家祖坟里。而迁坟和平时维护的费用,谢家都是自掏腰包,没有麻烦公家一分钱。“我的曾孙女也已经4岁了,我经常教导孩子们要像祖辈一样,把这份对烈士的敬仰,一代代传承下去。”谢南京说。
一张遗照和一份登记表
花1500元买烈士遗照
他决定送“烈士”回家
2021年10月,安徽阜阳小伙徐志辉在网上购买二手书时,偶然看到一张烈士遗照和一张《烈士家属登记表》在线出售。
“当初田春山去部队时
我是看着他走的”
21位无名烈士集中迁葬提取DNA寻亲
国家烈士遗骸搜寻队和
DNA鉴定实验室成立
7月20日,国家烈士遗骸搜寻队及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成立仪式在京举行。搜寻队及实验室正式组建,标志着我国烈士遗骸搜寻鉴定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战火纷飞的年代
英勇的战士们
在战场上挥洒热血
他们用血肉
铺就了一条光辉的大道
来源:共青团珲春市委员会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