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写这稿为何边写边流泪?
刘国昌
2月21日,人民日报第4版在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篇通讯。标题是:用生命谱写英雄的壮歌——追记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
早上拿到报纸后,我便将其一口气读完。稿子不短,但十分感人。
中午,同事陈振凯(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专栏主持人),在微信上转发这篇稿子,并写道:“前方带队同事说:写这篇通讯,我们的同事远州、吴姗边写边哭,写到最后已泣不成声……”
为何会出现这么感人的情景呢?因为记者写这稿子是带着“感情”写的,是“走心之作”!
一、情滿文感人
一篇稿子要达到感人的效果,往往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被采访的人和事本身就很感人;二是记者写得感人。
从这篇稿子来看,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
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的事迹,本身就很感人。一个医院的院长,一个一直忙碌在抗疫一线的院长,为救治病人不料被病毒击倒去世了,年纪才51岁啊!他的事迹确是“用生命谱写英雄的壮歌”。(顺便说一句,这个标题很好,准确,生动!)
从我们记者角度来看,也确实是用“心”、用“情”来写的。
通讯里有3个小插题:“定点医院改造好了,自己却被病毒击倒了”、“躺在病床上,心里还在想着医院和病人”、“他没有走,只是化作最亮的一道光”。
在这3个标题下,记者倾注情感,写下了刘院长工作、为人的点点滴滴。所写的文字,字里行间充满情,字字句句打动人。
再有,记者在报道中引用了不少医生护士的回忆、感想。通过这些现身说法,更加真切地反映了刘院长的敬业精神和崇高品格。想来记者收集这些材料时,肯定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何以至此?情之所至啊!
二、“笔尖常带感情”
常有一些年轻媒体人问,怎样才能把稿子写好?从今天我们谈论的这篇报道中可以看出一二。
写稿确实需要诸多条件,如主题把握、角度选择、标题制作、写作手法等等。但更重要的一条还是“情”。
梁启超先生曾言:“笔尖常带感情”。他这句话,至今仍是很可宝贵的写作箴言。
当年人民日报记者李庄,在朝鲜战场写下的《复仇的火焰》战地通讯,是带着感情写的。
当年新华社记者穆青写的焦裕禄的长篇通讯,也是带着感情写的。
……
这些新闻写作史上的范文范例都表明,“情”是当好记者、写好报道的根基。只有情深意厚,才能笔走龙蛇,才能让笔下生出的“花”,楚楚动人,打动人心。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