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刘军、王克荣、卢秀岩 黄玉琦/摄)
人民网北京5月14日电(彭心韫)14日,原北京王府井百货售货员、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卢秀岩,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护士长、2010年、 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王克荣,北京基业达电气有限公司工程师、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刘军共同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新老劳模对话共述劳动美”为主题,与主持人及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
在三人看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劳模的要求和期待也在发生变化,变的一面体现在科技型、专业型的劳模越来越多,对人才创造性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文明的精神,是时代变幻而始终不变的。
卢秀岩是2000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在王府井百货的售茶柜台上站成了一道服务景观,被顾客誉为“一铲准”、“茶博士”。他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对劳模和劳动者的要求更加高了,紧迫感更加强了,需要劳模们不断地学习,去研究、去提升、去创新,这是变的。不变的就是为社会奉献的精神是不变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不变的。”
王克荣是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护士长,常年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心理、社会服务,曾两次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她看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各行各业专业性的劳模越来越多。“这些年科技型的劳模,技术岗位上的劳模不断涌现,这体现其实各行各业都可以创造价值。未来,将更需要全能型的劳模。”
“不变的实际上就是劳模精神,始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论在哪个时代,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文明,我觉得这应该是不变的。”王克荣说。
作为今年新当选的全国劳模,在75后刘军身上,更能体现出中国工人的“创造性”力量。他曾经研发出电配箱版画,得到三项国家专利。而如今将精力投入到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研发中,与大气污染做斗争。他说:“社会在进步和变化,从中国的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技能也应该有所变化。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劳模,应该有两个方面,第一,劳模精神会跟以前一样,继续会影响大众,影响周边的人,做一个标杆。另一方面,劳模要不断提高创新创造能力,在自己的领域里作出实际贡献,对社会有益。”